酗酒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本港一間提供戒酒服務的輔導機構指出,服務個案中有兩成七人屬三十歲以下的酗酒人士,大部分於十八歲前開始飲酒,有酗酒者甚至說早於七歲時已嘗酒。接受戒酒服務的人,半數已出現肝功能、消化系統等健康毛病,又或呈現抑鬱、焦慮等精神困擾,部分個案更有家庭暴力行為。醫學界人士提醒,酒精屬致癌物,部分研究指適量飲酒可減患心臟病風險說法並不可信,市民最好滴酒不沾,已開始飲酒者亦少飲為妙。
東華三院「遠酒高飛」酗酒治療計劃自○五年運作至今,已為逾五百三十名酗酒人士提供戒酒輔導,八成為男性,求助者平均酒齡九年,大部分未成年已開始飲酒,有三十多歲的求助者早於七歲飲便嘗第一口酒。負責該計劃的社工梁洪偉指,八年前求助者平均年齡為五十五歲,去年則跌至三十七歲,所有酗酒個案中,兩成七為三十歲以下,顯示酗酒問題趨年輕化。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透露,該署的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系統顯示,去年十八歲至廿四歲受訪組別中,有百分之九點八有暴飲行為,亦即受訪前一個月內一次過飲下五罐或五杯酒精飲品,是各年齡組別之冠,而廿五至三十四歲組別暴飲率只有百分之七,四十五至五十四歲為百分之五點九。她說,聯合國鼓勵各國用加徵酒稅、調高酒價等措施控制酒精禍害,但本港稅制走免酒稅或減酒稅路線,與國際做法背道而馳。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院長林大慶表示,衞生署早有研究指適量飲酒無助減低冠心病死亡率,外國一些研究稱飲紅酒可防心臟病,並不可信。他指飲酒對身體有益的證據薄弱,但醫學界普遍知道飲酒會增加罹患肝癌、乳癌、大腸癌等風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亦已將酒精列為第一類致癌物。他說,英國已研究推行將酒類價格設下限,減少公眾飲酒意欲,批評「香港嘅財爺就減酒稅,支持品酒展覽會,做法幾荒謬。」他強調飲酒沒有安全水平,市民最好滴酒不沾,要飲也要將份量減至最少。
‧影響神經系統,加速腦退化、情緒不穩、注意力分散
‧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及肝癌風險
‧削弱身體抵抗力
‧手震、手部麻木及出現神經痛
‧感覺系統損懷,較易跌倒
‧腳凍及出現神經痛
‧可導致腦損傷,引發幻覺或神經錯亂等精神問題
‧破壞心臟血管系統,出現心臟病及容易中風
‧影響消化系統,引發胃病、十二指腸潰瘍、胰臟炎、食道出血等
‧女性易早產,增加生先天性殘障嬰兒危機;男性則會不舉及性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