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國際英語培訓機構Education First公布「環球英語能力排名榜」。環顧整個亞洲區,香港的排名竟然落後於日本。當然,對絕大部分香港市民來說,有關結果是意料之外,因為日本一向不重視外語,而且只是兩年前才將英語納入為小學的必修科,但現在環球英語排名竟然高過前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這是否反映香港市民的英語水平在過去幾年急速下降?這真是值得大家深思。
為了解這個英語能力排名的制訂方法,筆者從有關的網頁下載整份英語能力報告來分析,發現這個排名榜的參考性甚低,原因是報告所提及的結果是源自Education First互聯網上英語能力測試和報讀其課程的學生入學試的測試成績,所以收集的樣本(被調查者或參與者)基本上是欠缺廣泛性和代表性,因此統計出來的結果絕對不能作準!而Education First在這份報告上也承認參與網上英語測試的人士的成績並不保證可以代表整個國家水平,這明顯告訴我們要小心這研究的局限性。
雖然筆者不同意有關的排名結果,但無可否認,筆者也曾聽過數位朋友批評本地學生的英語水平轉差的故事,究竟這類批評是否中肯?讀者不妨參考近年香港中學會考英國語文考生的成績便可了解真相。
根據香港考評局的資料,在○七年至一一年期間,考生在HKCEE英語科目考取3或以上的百分比輕微下降(分數等級分為5*,5,4,3,2,1和不獲評級,要考入本地大學需要3或以上評級)。由○七年的百分之四十三點一跌至一一年的百分之四十點一。而取得4或以上(即「優」或「良」)的百分比率由○七年的百分之十九點一下降至一一年的百分之十五點九。從這兩項成績來看,本地中學生的英語程度似是退步了。
在今個財政預算案,財爺曾俊華向「語文基金」注入五十億元以改善本地學生的語文(包括英語)水平。但筆者對財爺的決定有所保留,因要改善學生的英語能力是應該從基礎教育做起。根據不少語言專家的研究結果,要學好外語,愈年幼愈好,所以政府應該首先提升幼兒園和小學的英文科老師的質素,例如津貼學校聘請以英語為母語的老師教導英文科目,目的是盡早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開端。
老師的質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給學生一個良好環境學習英語。筆者認為財爺不妨直接「派錢」給本地學校,要求他們更新學習語文器材和增購英文書籍及教材。另外,學校可以利用政府的津貼加設多些英文獎學金鼓勵學生爭取優良的英語表現。如果政府能夠適當地投放資源於英語教學,本地中、小學生的英語能力自會改善。
八間本地大學也需要做好把關工作,筆者認為所有非主修英語的學生必須修讀起碼三至四個英語科目,在畢業前學生也需要參加大學英文畢業試並要取得滿意成績,否則不能獲取大學學位。這做法不但能夠改善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且在提升香港勞工質素方面有正面的幫助。
最後,財爺在財政預算案提出設立獎學金,資助「尖子」入讀海外知名大學,但獲頒獎學金的同學須承諾在畢業後回港擔任教師,服務時間相等於他們受資助的年期。但筆者認為對改善本地教育質素幫助不大。敢問財爺有幾多「尖子」會選擇在幼兒園、小學或中學任教呢?大家不妨郵寄閣下的答案給財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