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業掀加風 誰憐基層雪上霜

蛇年春節剛過,香港人沒有看到新氣象,反而迎來一陣凜冽加風。這邊廂,九巴獲批准加價百分之四點九,那邊廂,煤氣公司亦即將加價百分之四點六,公用事業爭相加價,勢必推高通脹,令升斗市民百上加斤。

九巴獲准加價百分之四點九,既是○六年專營巴士實施可加可減機制以來的最高加幅,亦是九巴兩年內的第二次加價。今時今日,百物騰貴,公用事業帶頭掀起加風,不啻對基層市民落井下石。正如有人諷刺,公共交通工具紛紛加價,基層市民不堪重負,將來下班放學可能要徒步回家,應了車公靈籤「今朝赤腳返回廬」的預言。

欲加之價,何患無詞,九巴今次加價的理由不外乎經營成本上升、業績虧損等。實際上,近年九巴大玩財技,不斷將地產、廣告等賺錢的業務分拆,人為製造虧損假象。以廣告業務為例,九巴、新巴與城巴都有經營車上電視廣告業務,收益都很可觀,九巴將賺錢的路訊通分拆上市,廣告收益不會直接計入九巴帳目,反觀新巴及城巴則將廣告收益入帳,當中城巴更因盈利理想而啟動回饋乘客安排,過去三年合共推出四千四百萬元短期票價優惠。

誠然,隨着鐵路網絡不斷擴張,巴士乘客持續流失,愈來愈多路線出現虧損,這是事實,然而,加價非但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可能造成「愈加價愈趕客、愈少客愈加價」的惡性循環。多年來,各界不斷呼籲港府重新規劃,適當協調鐵路、巴士等交通工具,將乘客稀疏的巴士路線合併重組,以及推行分段收費等等。事實上,巴士及港鐵服務是相輔相成的,目前港鐵的乘客容量已經漸趨飽和,只要巴士公司改善管理,提升服務,應該不難吸引乘客。

令人失望的是,九巴一味加價,而港府則有求必應,甚至大開方便之門,在不足三個月內特快批核加價申請。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一邊扮演九巴代言人,強調加幅公道,一邊又試圖平息民怨,聲稱九巴路線重組後部分路線或有機會減價。其實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即使落實路線重組,巴士公司也未必肯減價。

常說弱勢政府百事哀,港府的弱勢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當年專營港島巴士服務的中華巴士經營不善,當局將專營權轉交新巴,結果利潤可觀,毋須經常加價,締造市民與巴士公司雙贏的局面。而今九巴聲稱「無錢賺」,當局何不考慮將專營權轉交其他公司承辦呢?無論如何也不能任由九巴宰割,靠打劫市民荷包來補貼所謂虧損。

巴士公司予取予求,升斗市民怨聲載道。港府要兌現「穩中求變」的施政承諾,必須改變前朝向商家傾斜的政策,加強規管公用事業。值此百物騰貴之際,當局亦應該在財政預算案推出紓困措施,緩解基層市民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