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與社會因水客問題而建議收緊內地來港的一簽多行政策,這屬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內地來港旅客一年約三千萬人次,其中從事水客者極少,事實上,水貨客中不少是港人而不是內地居民。正因香港商品誠信較高,稅收亦低,才成為購物天堂。水貨的產生是因為價格差別,這對香港銷售來說是增加而非減少,也沒有稅收流失,受損者是內地政府。故此,提出收緊個人遊、一簽多行的,應是內地政府而不是香港。但內地政府為照顧香港經濟,寧願犧牲稅收仍擴大個人遊和一簽多行範圍,這是中央自○三年以來對港的一貫政策。
水貨出現問題,一是企業化,一是堵塞鐵路交通。前者或有違香港入境法例,但若是港人從事而非內地居民帶水貨,香港法例是沒法阻止的。事實上,現時港人以水貨方式運送輪胎過深圳頗為普遍,香港政府沒有任何舉措制止,反而是內地政府嚴加監管。香港政府對付水貨似是有所選擇,以政治表現為主。
因着少數內地居民進行水貨行為,若香港政府要求收緊一簽多行,目的似乎不單是針對水貨,而是企圖阻撓香港與珠三角融合,違背市場趨勢與香港長遠利益。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殖民地政府妨礙香港與內地人流來往的政治企圖,正在借屍還魂。這或許不是梁振英政府的本意,但過於考慮公關,故容易被官僚誤導和引往錯誤方向。
當年陳方安生反對港珠澳大橋設鐵路橋已鑄成大錯,希望今天梁振英政府不會這樣笨任由官僚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