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感知手錶提半癱者多「動手」

【本報訊】中風或大腦麻痹導致半身癱瘓患者,因活動不靈或會習慣棄用患手,窒礙復康進度。香港理工大學開創一套「提醒治療法」,透過自行研發的感知提示手錶,定時提醒患者進行手部鍛煉,研究顯示中風病人使用兩至三星期後,手部運動量最高可提升五成,患者手部功能顯著改善。理大欲與工商界合作,改良設計及減低成本。

手部運動量提升五成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方乃權表示,半身偏癱患者若過分依賴健全的手,會導致患手「習慣性廢用」,正發育兒童更可致「大細手」。該學系自○八年起研發感知提示手錶,職業治療師先制訂運動療程,患者戴上手錶後,手錶會在每五至十五分鐘提示時間響鬧或震動提醒訓練,治療師亦可分析手錶記錄的運動時間及次數。理大進行了三項研究,讓四十名住院中風患者、十六名社區中風患者及八名大腦麻痹兒童,每日戴手錶三至五小時,結果發現兩至三星期後,患者手部運動量可提升三分之一至五成,手部功能亦有明顯進步。

文仔(化名)八歲時因手術併發症引致中風,媽媽韓太指他的左手三年來均恢復緩慢,直至試用提示手錶,情況顯著改善。從錄影片段可見,文仔原無法攤開左手及不能翻轉桌上紙牌,惟戴表兩星期後,左手可攤直,亦可翻紙牌及用湯匙。中風患者組織「新健社」主席劉劍雄八年前中風致右身偏癱,他試用手錶後,右手由只舉至胸部進步可舉至面前,「人始終有惰性,有隻手錶定時定候提醒,會有大啲動力做運動。」

方乃權補充,手部功能輕至中度受損病人,皆適合使用新技術,惟仍需進一步研究如何達最佳效果。理大科技轉移及創業培育項目經理盧良成指,大學自行生產每隻手錶成本近二千元,正聯繫工商界合作夥伴,務求改進設計、大量生產以降低成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