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寶庫:兩種心絞痛 嚴重可猝死

心臟血管收窄而導致的冠心病近年在港十分常見,其臨床表現分「穩定型心絞痛」和俗稱心臟病發的「不穩定型心絞痛」兩種。

運動時如心胸鬱悶,伴隨心臟抽搐痛楚,可能患上穩定型心絞痛,經過休息或服食「脷底丸」後,痛楚可得以紓緩。而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即使處於靜止狀態,仍有機會感到心胸疼痛。原因是瘀血於心臟血管內積聚,令血管收窄並在短暫時間內完全栓塞,無法供血到身體其他部位,嚴重可導致猝死。

醫生會為初現穩定型心絞痛病徵的病人進行心導管檢查,以確定問題血管數量與位置,然後解釋治療方法與手術風險,再進行俗稱「通波仔」手術,放入支架支撐開通受阻塞的心血管道。一旦發現不穩定型心絞痛病徵,宜先到醫生處求診和做心電圖,如確定心血管栓塞需即到醫院,按指示服食可溶解瘀血的溶血藥。如心電圖顯示瘀血並無完全阻塞血管,病人可先用藥幾天以穩定情況,再做通波仔手術。

腎功能較弱 不宜通波仔

通波仔手術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併發症發生率少於百分之一。但是腎功能較弱者不適宜於心導管檢查後即做手術,因腎臟未必能夠同時承受檢查與手術用的顯影劑分量,有機會導致病人腎衰竭。

市民如欲知道更多有關心臟疾病知識,可參加醫學院於本月13日舉辦的「最新心臟疾病的診治」健康講座,詳情請登入www.med.hku.hk/publiclecture或致電2819 9994查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蕭頌華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