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立法會選舉結束,就是一次政壇勢力大洗牌,而今年選戰大定,影響的不僅是議事堂內的版圖變動,還有行政會議的位置分配。梁振英六月底委任新一批行會新貴時稱,待立法會選舉過後,另行考慮入閣人選,現在選戰塵埃落定,意味新一輪行會卡位暗戰很快展開。
回歸前,行政局政商頂層匯聚,躋身其中就是身份象徵;回歸後,行政會議漸次淪落,尤其在曾蔭權時代更淪為徹頭徹尾的橡皮圖章,江湖地位不可同日而語。然而,行會成員畢竟仍處於行政決策核心,有機會掌握港府機密資料與影響政策制訂,建制派內趨之若鶩的人仍為數不少。現時議事堂上,獲委以一席行會之位的只有民建聯、工聯會和鄉議局,其他黨團未來如何分配席位,將是新一屆立法會的焦點之一。
行會位置給誰不給誰,是雨露均霑還是親疏有別,都觸及建制陣營的利益分配與勢力平衡等複雜問題,箇中考量不是這麼簡單,尤其新政府登場不久,與「唐營」議員的關係仍然脆弱敏感,處理任命更加如履薄冰。最簡單,議事堂上以議席論英雄,如果只有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獲延攬進身行會,其他手握更多議席的政黨會作何感想?但若人人有份,嘴多聲雜,行會又如何運作?又例如,如果經濟動力獲配以行會之位,一直與經濟動力暗中較勁的自由黨會有何反彈?但經歷特首選舉期間的分裂與暗鬥,尤其自由黨高層大爆當年行會討論商台續牌「內幕」等事件之後,梁振英還信任自由黨嗎?這些政黨恩怨、個人情仇,難免都成了新一批行會任命的難解之結。
在特首選舉後遺症下,行會分餅仔已然變了一把雙刃劍,處理得好可招賢納士,處理得不好反易觸起政治波瀾。從目前形勢看,中間落墨的方法可能就是,要麼擱置新一輪任命,要麼只延攬被視為「梁粉」票倉的新早餐派,以避過順得哥情失嫂意的窘局。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