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鄒氏夫婦的兒子出生時懷疑被產鉗創傷頭部至顱骨裂腦出血,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昨表示,剖腹產子過程中使用產鉗輔助的情況十分普遍,嬰兒頭骨柔軟,產鉗將嬰兒頭骨夾至爆裂造成腦出血相當罕見,機會率小於百分之一。有兒科專家指出,初生嬰兒嘔奶多由感染造成,較少機會由腦出血造成,一般不會隨便進行磁力共振及腦掃描檢查,以免輻射影響嬰兒。
靳嘉仁指,產婦預約剖腹,並未陣痛,子宮無收縮動作推出胎兒,故接生醫生經常需要使用產鉗輔助取出嬰兒,「第一個做法係用鉗輕輕夾住BB個頭,直接將BB夾出嚟;第二個做法係將一邊鉗放BB頭下,好似跑道咁畀BB順住出嚟,另一名醫生按產婦肚皮,推胎兒屁股讓BB出嚟。」他指,若醫生「落鉗」位置不當,可能不慎夾傷嬰兒的嘴、面或額頭,但多為輕微外傷,被夾至骨裂腦出血「好難」。他指初生嬰頭骨柔軟,除非發生「跌落地」等嚴重撞擊,否則輕微碰撞不會造成腦出血。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初生嬰兒顱骨裂、腦出血通常由三個原因造成,第一是出生時受到嚴重創傷,如被產鉗夾傷;第二可能被父母、醫護人員「跌過落地」或頭部撞硬物;或天生骨骼較弱易裂,俗稱「玻璃骨」,但機會最微。他指初生嬰嘔奶,醫生多從感染方向治療,因較少由腦出血導致。若嬰兒腦出血,兒科醫生的責任是先確保嬰兒的維生機能,然後由腦外科、骨科醫生共同會診,找出合適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