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錦上墟市 居民受益

【本報訊】政府將在天水圍北設的墟市,是向經營了四年、常人頭湧湧的西鐵錦上路墟市取經,營辦錦上路墟市的公司的股東之一、博愛醫院主席潘德明昨表示,林鄭月娥事前曾到錦上路視察,肯定墟集模式不僅為區內居民提供創業機會,廉價商品也令居民受益。

良心事業 從未加租

潘德明稱,港鐵當初是為了搞旺剛通車的西鐵錦上路站,邀請他合辦墟市,墟市面積三萬平方呎,設一百六十個攤位,每個攤位面積三米乘三米,月租劃一收二千元,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開市。他指出,營運初期出租率有九成二,兩年前出租率達百分之百,現時還有逾百人輪候,當中不乏擬創業的居民。

他強調,這是良心事業,經營以來從未加租。曾有人以高價要求他出讓營辦權,但因擔心接辦者加租,趕走創業小市民,變成領匯翻版,故堅持自辦。

其實,今次已非政府首次推動墟市項目,但往績未算理想。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於○二年的預算案提倡推動本土經濟,推動黃大仙「騰龍墟」及上環「大笪地」。政府把黃大仙祠旁空地於○二年底交予慈善團體營辦「騰龍墟」約一年,三百個攤位的目標租戶為失業人士,營辦期間吸引四百萬人次入場,當局後來本有意再辦「騰龍墟」,但因改以市值招租,結果無法重開。

上環的「大笪地」則由商業機構以年租三百萬向政府租用兩年,三百多個攤位,開業初期甚為旺場,其後因租金和攤檔貨品欠特色,令攤檔和人流減少,最終要結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