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之塔招風雨 一夜花落知多少

唐朝孟浩然詩云「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正是今日本港高校墮落的寫照。港大及浸大捲入獻媚及民調風波,雖然先後推出調查報告,惟樹欲靜而風不止。經此兩場風波,賠上的不僅是大學清譽,更令人擔心的是,高校淪為各種政治勢力較量的前沿,作為香港核心價值的學術自由之花,已被吹得七零八落。

港大去年適逢百年紀念,本來是一樁喜事,奈何事與願違,喜事變成鬧劇,港大及警方被指為了討好權貴而打壓言論自由,喪失高校應有的風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聲討之聲此起彼伏。調查報告顯示,港大諸多安排不妥當,而舉行校慶的日子也是為了遷就國家領導人來訪。儘管校長徐立之已經引咎辭職,仍無法平息各界的不滿。

浸大於一月中旬公布一份有利於特首參選人唐英年的民調,事後被揭發有關調查並未完成,且沒有加權,引起幕後勢力插手的強烈質疑。調查報告解釋,提前公布民調結果,只是為了避開台灣大選及突出其新聞價值,沒有證據顯示背後有勢力干預云云,但對為何唐英年陣營提前知道有關民調進展,以及校方在事件中扮演何角色,報告卻一字未提。可以說,這份匆匆推出的調查報告正如之前匆匆推出的民調結果一樣,充滿疑團,浸大陷入跳進黃河洗不清的尷尬境地。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大學向來有象牙塔之稱,是教書育人、潛心研究的地方,父母將孩子送入大學,是希望他們好好學習,裝備自己,將來貢獻社會。本港大學在國際上薄有名聲,來之不易,彌足珍貴,而港府欲發展教育產業,更應以提高學術水平為要務。惟令人遺憾的是,香港回歸以來亂象紛呈,泛政治化愈演愈烈,連高校也捲入其中,各種政治勢力為爭奪年輕一代,千方百計將黑手伸入高校,高校已淪為政客的表演平台,而學子的種種激進出位言行,亦一再令人側目。高校是非纏身,其未來路向不能不令人擔憂。

在中港經濟融合的大趨勢下,高校學術交流日益頻繁,這固然有利於拓寬視野、互相切磋,同時亦造成北風南漸的效果。內地高校實行官本位,是官場的延伸,誰的官大,誰就掌握真理,在這種環境下,不太可能有真正的學術研究及科學探索。這就難怪,儘管中國人被視為最聰明的民族,且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科研人員,卻從未培養出一位本地諾貝爾獎得主(和平獎除外)。內地的官場風氣無可避免地影響本地高校,這從港大校慶的嘉賓座位安排便可見一斑。

內地改革開放初期,在提倡學習香港及西方市場經驗的同時,亦提醒「打開窗戶,必然飛入蒼蠅」,意思是警惕引入自由化風潮。今時今日,本港高校向內地開放,同樣有引入蒼蠅的風險,這恐怕也是中港矛盾不斷激化的一大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