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香港正待房屋規劃

昨文講到下屆特區政府針對政制、經濟、民生等需要檢討現行政策及作全盤長遠的規劃。民生問題,港人大多關注的是房屋,而政府現行房屋政策已有幾十年歷史。

一九五三年,石硤尾寮屋區大火,數萬災民等待安置,政府自此大量建造公營房屋。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發展政府廉租屋,規範輪候資格及屋宇建築,至今稱為公共屋邨。一九七二年,時任港督的麥理浩宣布一項公共房屋計劃,名為「十年建屋計劃」,目的是要在十年內建造足夠的公共房屋單位予一百八十萬居民。翌年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並先後提出「居者有其屋計劃」、「私人機構參與發展計劃」及重建徙置大廈。

公共屋邨和「居者有其屋計劃」今日復有眾多基層市民要求加建。其實,針對樓價過高問題,特區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曾經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每年供應不少於八萬五千個住宅單位,其中大部分為居屋和公屋,希望十年內全港七成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平均時間由六年半縮短至三年。平抑過高樓價及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正是今日眾多基層市民所渴望的。

不幸,計劃推出後,香港接連遭逢金融風暴和沙士疫症,樓價遽然大跌,更兼多人失業、減薪,無力償還按揭,遂令眾人以「八萬五」為惡政。於是,特區政府自此停建居屋,亦不再作長遠的房屋供應規劃。然而,時移勢易,樓價高企再成為關乎民生的一大問題。

解決基層民眾住屋問題,政府責無旁貸,下屆政府須審視過去的房屋政策,以應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