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春秋:自由空間劏房化

經過港大戒嚴事件之後,香港人猛然驚覺,「核心保安」凌駕於「核心價值」。在港產公安心目中,保護中國政要遠遠比捍衞言論自由更重要。對於那位擁有終極警權的禿鷹一哥而言,記者只是一團黑影,攝錄機是足以「卡住警員之手」的危險物品,新聞自由當然是毋須尊重的,否則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也不會拋出他的「垃圾論」,一口咬定針對警方的批評都是垃圾。

既然港大學生沒有行動自由,警務人員有權將之禁錮在後樓梯,是否意味着自由空間愈縮愈窄?有一事足以證明特區政府密謀將自由空間進一步縮窄,君不見添馬艦新政府總部之新特首辦門外,示威區僅有小得可憐的二十四平方米,議員形容為「細如劏房」,而且只會每逢周二行政會議進行期間開放。

區區二十四平方米容得下多少人呢?那實在只是一個普通住宅的房間大小,小貓三四隻相信已見人滿之患。難怪有人認為新政府總部命名為「門常開」是不對的,應該叫作更加貼切的「門常關」。

由此可見,特區官僚京官化,自由空間劏房化,香港人人垃圾化。沒錯,垃圾化,唐唐拒絕收回其垃圾論嘛,也沒有意圖為自己的失言而道歉,那麼這一位疑似特首候選人一不小心踐祚登基,視百姓為垃圾乃早晚之事。唯一慶幸的是,人人化作垃圾,權貴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