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由雙贏到三利

今次副總理李克強來港,幾場公開講話,都特別提到三利,即利國、利港、利民。

以前的說法通常都是雙贏,即內地有好處,對香港也有益處,一切挺港措施都是以此為據,而其中又着重香港的利益,雙贏是最理想的情況,香港有利、內地無害,其實也可過關。

內地挺港的措施,我們不必一一細數,言其大者,已經可以見到其功效。不過,對港措施的利益,卻不是平均給予七百萬香港人,部分人多,部分人少,而多少的差別可以很巨大。

以個人遊為例,首先得益的是旅遊旺區的地舖業主,銅鑼灣小小一間店舖,可以價值過億,租金也是翻完再翻;至於那些連鎖零售店,因為生意倍升,而且可以享有陳列室的示範作用,一旦在香港成了為人熟悉的店舖,馬上商譽有價,可以在內地開連鎖店;其他更不要說抬一箱箱人民幣來港買豪宅,炒到一呎六、七萬元。這些都是在挺港措施中取得巨利的界別。

至於基層得到的利益,主要是由失業變成有工開,如果不是有最低工資,他們的時薪可能還是在二十三、四元左右徘徊。

香港的經濟利益,向來都不是大鍋飯均分。然而,上面的賺了數以億計的利潤,下面的如果可以再分多一點好處,自然皆大歡喜,不會造成那麼大的紛爭矛盾。

因此,李克強今次訪港,講的不再是雙贏,而直接說三利,其最終目的是要利民,那就是盡量減少雨露不均、好事變壞事的問題。而要切切實實做到利民,就不能只靠自由市場,一定要政府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