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市場打通

香港致力成為一個醫療中心,實際上不需要借助內地孕婦來港分娩。

原因是,○四年推行個人遊之後,香港和內地市民融合大幅度提高,私人市場已逐漸一體化。內地來港的市民,可以看電影,可以買名牌手袋、名牌手錶、鑽石首飾等,自然也可以見醫生看病。所以兩地市場一旦打通,內地市民已經成為香港的潛在消費者,內地現時沒有私人醫療市場,而市民經濟條件日漸提高,在此格局上,構成有利香港發展醫療中心的條件。

香港發展醫療中心的問題,之前本欄已經分析過,如果香港不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醫療資源,這包括設備和人手,病人一旦增加,最簡單的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價錢一定上升。

因為內地病人只能見私家醫生,表面上不會影響公立醫院的服務,但依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的經驗,私人醫療市場需求上升,勢必吸引大量公立醫院人手轉往私家醫生。兩者資源互通,私人執業利潤提高,一定吸引公營部門的人手,此消彼長,公營部門面對加大的工作壓力,難免影響醫療質素。

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特區政府可通過改變政策調整名額,或者加強執法,以限制內地孕婦人數,問題只在政府願不願做。但一般性的旅客來港看病,根本限無可限,制無可制,因為孕婦臨產前外形看得出,而一般病人卻無迹可尋。

如果所料無差,來港的病人一定增多,政府就算立刻增加醫生培訓也遠水不能救近火。因此,尋求供求上的平衡,現時的醫療保護主義的確有重新討檢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