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明年龍年效應下新生嬰兒人數大幅飆升,進一步逼爆產科服務,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建議,大幅縮減明年婦產科服務,四間接收大部分本地孕婦的公立醫院,擬明年全年一刀切不接收內地孕婦,集中資源照顧本地孕婦。其中威爾斯親王醫院表明,明年「內地孕婦一個都唔收」。醫管局明討論明年公營醫療的分娩名額,及是否接納委員會的建議。若措施落實,明年預料多達五千三百名內地孕婦將被拒諸門外,港人內地妻子最受影響。
醫管局資料顯示,八間提供產科服務的公院中,威院、廣華、屯門和伊利沙伯去年分別有四千至五千多名本地孕婦分娩。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稱,即使四間醫院明年完全不收內地孕婦,亦不影響醫生專科培訓機會,並可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和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壓力。
身兼威院婦產科主管的張德康稱,去年威院分娩的六千八百多名孕婦中,本地孕婦佔五千四百人,預計明年龍年,本地孕婦可能增至五千八百人,甚至六千人,醫護人員若要兼顧處理內地孕婦,工作量根本無法應付,故明年全面拒收內地孕婦。除非屆時本地孕婦明顯減少,才以剩餘名額接收她們。
為解決人手不足問題,張德康表示,今年八月起,北區醫院婦科門診由現時每周四日減至兩日,北區每年五百宗微創或開腹婦科手術,例如卵巢囊腫和子宮切除將轉往威院進行,以便集中人手。他承認,此舉無可避免影響病人,北區的病人入院和家屬探病需長途跋涉,但為病人換來更好的服務,也是值得。
署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梁卓偉昨在立法會表示,十分關注近年內地孕婦對本港產科服務需求急增,帶來巨大壓力。為確保本地孕婦獲妥善和優先產科服務,公立醫院預留足夠名額給本地孕婦,有餘額才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醫管局會監察今年和明年本地出生和生產趨勢等因素,有需要時調節公院產科服務量。
中港家庭權益會發言人曾冠榮認為,四間公立醫院不接收內地孕婦,是剝削港人內地配偶分娩的權利。只餘四間公院接收內地孕婦,導致港人內地配偶跨區分娩的做法並不理想,要求公院預留小量名額讓港人內地配偶能預約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