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高層次幸福感

國家領導人去年初提到「讓民眾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目標,在去年底中共十七大會議上得到證實,十七大報告中提到,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今日的「十二五」規劃,就是秉承着「以人為本」理念,將「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寫入規劃之中。

說到「幸福」兩字,近日可謂充斥兩會裏外。有說廣東提出了「幸福廣東」口號,而重慶更以幸福指數來衡量政府施政成效。蓋洛普民意調查發現,中國百姓感到幸福的比率只佔中國受訪者的百分之六,顯示政府還要努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但是,如何才能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單從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就可以達到?

我認為,這方法並不壞,因為從各項調查中得知,內地收入分配差距明顯,仍然是人民不滿情緒日益惡化的主要原因。只是,幸福是一個很主觀的概念。幸福並不僅僅要求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不僅僅是生存、壽命長短和教育水平作為指標,更不是單純與經濟發展畫上等號;在國家經濟發展初段,毫無疑問生計是主宰人們幸福的重要因素,但當經濟收入達致某一個可接受的水平,經濟收入與幸福感覺已經沒有必然關係。

到時候,人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幸福感,那就可能關連到信仰、信念等。這些屬於價值觀,是被文化、傳統、世界觀所影響的精神上的要求。我希望,國家發展能夠超越經濟的視野,能夠更多關注更高層次的人民精神及福利的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