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不停地報道兩韓矛盾瀕臨公開衝突,引致投資者信心動搖。在香港甚至往首爾旅行的人也減少。媒體的報道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南韓,而來自中國內地及其他國家的極少,可能是媒體選擇的問題。
我們一般信媒體報道,但事實上,正如本欄多次論述,媒體報道受制於訊息來源,若訊息來源者權勢巨大,刻意製造特殊氣氛,媒體很易被它們操縱。此所以,看新聞要看多樣化的來源,自己獨立思考。而報刊上的作者,亦應替讀者提供不同的訊息、分析和評論。
以兩韓衝突為例,正如我昨天所說,北韓正大事建設,與中國共同建設加工特區,租賃期為一百年,目的是以給南韓企業五十年期更優惠條件,吸引中國企業投資。這與準備對南韓作戰的媒體報道是天淵之別,哪有可能?
北韓開發羅津港,原屬聯合國推動的圖們江計劃,涉及中俄北韓各國,一直因各國都不願出錢,進展不大。○九年中國政府批准了《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開始全力投入。
整個形勢改變,中國已以五十年租得羅津港一號碼頭,俄羅斯取得三號碼頭經營權。去年十二月中國更進一步合營羅津與先鋒兩港,中方投資三十五億美元,全力開發。對中國而言,東北除渤海灣外,吉林及黑龍江都沒有出海口,羅津、先鋒兩港的開發,對吉林特別重要,剛剛開通了吉林的煤炭從羅津港出運,直航上海,供應華東。
中國和北韓這樣大的規劃,又怎麼會在這個時候與南韓開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