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平安鐘尋回迷路長者

【專案組報道】愈來愈多長者採用各種「流動平安鐘」服務,無論身在何處,遇急病或緊急事故時即可按手機求救,惟官僚的社會福利署以「選擇戶外活動的長者,應具備自理能力」拒絕提供資助,令貧困長者無法受惠。立法會議員及社區人士均狠批署方漠視長者需要,做法涼薄。

「關愛鈴」服務在去年十二月推出,除具呼救功能外,更有流動搜索功能,追蹤長者位置,用家至今達四百人。研發「關愛鈴」的浸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長者服務協調主任蕭穎說:「有位患咗老人癡呆症嘅長者,由大埔迷路,走咗去九龍城,後來靠『關愛鈴』搵番佢。」另一位用家是患有慢性肺阻塞病多年的胡先生,他在短短數月,已透過「關愛鈴」召喚救護車三次。

議員斥解釋不能接受

而營運「一線通」家居平安鐘十四年的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最近也推出「平安手機」服務,在手機背面加裝「緊急掣」,一按即接駁求救中心,毋須撥電話求援。近月,也有另一間電訊公司推出「老友記」計劃,強調一按手機緊急聯絡掣,即能自動致電及發短訊通知五位親友。

其實,此類流動平安鐘的服務月費不多,但社署發言人表示,長者選擇戶外活動,應具備自理能力,故無意資助任何戶外平安鐘。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狠批社署不切實際,「完全接受唔到社署解釋!唔通長者出得街就等如有人照顧,就一定唔窮咩?」老人權益促進會副主席陳鑑銘則稱,既然流動平安鐘可減少長者意外,長者健康,政府也減少醫療開支,「點解社署咁都唔資助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