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潮平一帆懸 香江遲暮惟自憐

上海市長韓正訪問台灣,受到台北當局的熱烈歡迎,滬台合作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焦點。對此,港人可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誰也不能否認,在兩岸三地的大舞台上,香港的角色已大不如前,邊緣化的危機日甚一日。

韓正訪台掀起旋風,不僅僅因為他是首位訪台的大陸直轄市市長,更主要的原因是上海經濟實力、國際地位持續上升。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長三角經濟區龍頭,尤其是上海被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後,對台灣的吸引力愈見明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昨日宴請韓正,認為上海在改革開放後各方面發展迅猛,將來不僅是中國的、區域的,而且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台灣商界人士也認為,上海是未來的紐約,將來台灣扮演甚麼角色,上海是關鍵。

春江水暖鴨先知,台商早就深耕上海,上海及周邊地區是台商最為集中、產業層次最高的地區,目前居住在上海的台商及其家屬高達數十萬人。兩岸開放直航後,由上海直飛台北不過八十分鐘,進一步縮短兩地的空間及感情距離。下個月,上海世博會即將開幕,而台北也將在年底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滬台都成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堪稱雙城爭艷、比翼齊飛,而香港斯人獨憔悴,只能在一邊自怨自艾。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八個字是對港台關係的最佳寫照。過去,港台之間的經貿和文化等各種來往一向密切,即使是回歸後,在「一國兩制」之下,港台交流本來仍擁有很多優勢,但遺憾的是,由於港府鼠目寸光,自縛手腳,錯失了大好時機,以致港台關係漸行漸遠,遠遠落後於兩岸關係的發展。直到香港回歸十三年、兩岸三通一年半後的今天,港府才後知後覺要推動港台關係,日前成立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說是要作為新的溝通平台,可惜依然是姿勢大於實際。韓正訪問台灣打正上海市長的旗號,而港府高官日後訪問台灣,恐怕也只能猶抱琵琶半遮臉。

與港粵合作光唱高調不同,滬台合作真刀真槍,有姿勢更有實際。韓正甫到台灣就送出大禮,一是盡快促進上海虹橋機場與台北松山機場直飛,二是在世博會開幕前,開放交通銀行進行新台幣及人民幣雙向兌換業務,也鼓勵上海的銀行盡早到台北開設辦事處。事實上,兩岸產業合作早具規模,而擴大金融業合作,將為兩岸經濟整合帶來源頭活水,這也是繼去年大陸支持「海西區」作為兩岸金融合作試點之後的又一舉措。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很可能後來居上,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人民幣成為世界流通貨幣只是時間問題,在內地金融業尚未完全開放下,香港一直希望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並想當然地認為香港是中國唯一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如今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台北將成為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無論從經濟還是從政治角度考慮,台灣對於大陸的重要性均高於香港,一旦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北日後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並不會令人意外。

港府高官過去總是自我安慰說,兩岸交流的餅做得愈大,香港可分一杯羹。但事與願違,三通已令香港作為兩岸橋樑的傳統角色弱化,而兩岸金融合作則對香港金融業構成重大衝擊。如果港府繼續掉以輕心,不早作綢繆,香港的優勢必將喪失殆盡。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目前的香港,有如一個年華老去的美人,在夕陽下感傷流逝的黃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