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社企創新值得借鑑

二○○九社企民間高峰會介紹了兩岸三地五個社企創新的個案。

兩位年輕女孩喬雲珊與蘇芷君在哈佛畢業後創立了Shokay毛織品時尚品牌,但製品並非來自羊毛,而是Z牛毛。她們用合理價錢從藏民手上買來牛毛,讓藏民的生活得以改善,也讓自創品牌有了賣點。

張瑞霖本是工業家和大公司的老闆,數年前他把公司賣掉,決定投身社會企業,引進由德國人創立的「黑暗中對話」,並與友人集資推行,不靠政府資助和慈善捐獻。

來自台灣的蘇國禎與蕭淑珍夫婦創立「喜憨兒基金會」,開設麵包店、園藝工作隊和有機農場等,協助智障人士自力更生,從被服務者變成服務提供者。他們最突出之處,是創立陽光名字「憨兒」,讓社會接受和對無助的殘疾人士改觀,讓大家的價值觀來個範式轉移。我們的社會福利署和志願組織也需要學習。

中國的「兔王」任旭平從失學少年、只有十二元錢和兩隻兔開始,成為中國最大的養兔企業總裁,並以「企業幫扶+社區充分參與」多方協作的創新模式,教導農民養兔脫貧。他說,終極目標是做個「受尊重的快樂企業家」。

新加坡的劉慶權眼看獅城的年輕人反叛、輟學,決定投其所好,開設另類學校,讓他們重入正軌。

上述五個社企的使命,是用嶄新形式回應社會問題,如協助農民、培育智障、為失明人士充權。顯而易見,這並非一般的生意和提供就業機會,也與政府狹窄理解的「社企」截然不同,值得我們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