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恥近乎勇。港府有意加快海濱長廊的發展步伐,誠然是一件好事。事實上,本港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單單是維港兩岸的海岸線已經羨煞旁人,將之發展為海濱長廊,配合以綠化、藝術設計、食肆及其他休閒設施,就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市民及旅客既可欣賞維港美景,又可進行其他娛樂活動,真是其樂融融。近年來,各界要求美化香港、美化海濱的呼聲不斷,而港府亦聲稱要活化海港,並將有關建議寫入去年的施政報告。
可惜的是,與「十大基建」的命運一樣,活化海港至今仍然只是一句美麗的口號。以擬議中的觀塘海濱公園為例,本來是啟德發展大計的一部分,將現時的貨物裝卸區改造為約一公里長的海濱長廊,其中第一期約二百米的長廊已經動工,約於年底建成,但第二期工程卻受到阻礙,原因是港府至今仍未做好善後工作,部分未獲妥善安置的裝卸區使用者堅拒遷出,令長廊計劃陷入僵局,變得遙遙無期。
鰂魚涌海濱長廊同樣是好事多磨。鰂魚涌公園十多年前啟用,第二期工程擬於明年展開,完工後將貫通成為總面積近十五公頃的海濱公園。然而,由於部分用地被警務處、食環署及水務署等多個政府部門以臨時撥地形式佔用,遲遲未有遷出,也沒有搬遷日程表,令公園建設無法如期動工。區議員批評政府部門恍如「租霸」,長期佔用居民休憩用地,漠視區內居民的需要。另外,此地還有煤氣檢管站及東區海底隧道通風大樓等,均影響海濱長廊的連貫性,有關問題仍停留在商討階段,毫無寸進。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聲稱活化海港、善用資源的是當局,帶頭霸佔海濱寶地、阻撓長廊建設的也是當局,各部門之間各自為政,互相扯皮,凸顯港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拖拉作風,這也是香港回歸十二年來一事無成的寫照。而現有的幾處所謂海濱長廊,其實都很短,這裏一截那裏一截,斷斷續續,無法連接成一個整體,當然不能形成氣勢。
正由於港府對發展海濱長廊有心無力,效果不彰,因此才有招標出租的構思。官商合作管理海濱並非新生事物,外國不乏先例,尖沙咀星光大道便是由私人發展及管理,其最大的好處是借用民間智慧及財力,毋須動用一分一毫的公帑。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局要吸引承辦商投標,必須提供誘因,讓他們的投資有所回報,這難免令人產生疑問,承辦商會不會將公眾拒之門外?會不會限制市民的活動?會不會將海濱長廊過度商業化,令基層市民望而興嘆?
市民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畢竟官商合作的界限十分模糊,稍有不慎就變質為官商勾結,這樣的例子在本港已屢見不鮮。當局在制訂合作條款時必須考慮周詳,堵塞一切可能的漏洞,將海濱用地出租後,也要加強監管,以消除各界的擔憂。
有麝自然香。香港若能充分利用天然美景,大力發展海濱長廊,不僅能活化海港,美化香港,為市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長遠也能提高香港的品位與形象,吸引海外遊客,這比興建主題公園更有意義。怕只怕,號稱「好打得」的林鄭月娥徒具虛名,港府繼續蹉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