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政改方案才是「進步」,並非原地踏步?政府的盟友建議增加十個立法會議席,由六十增至七十個,其中五個是直選議席,另五個由民選區議員互選產生,與被否決的○五年方案邏輯相似。
輿論鼓吹「進步」的政改方案,但純量化的議席增加可能不是「進步」而是倒退。在區議會未改革前,讓只有一萬名選民基礎的區議員參與立法會的理據是甚麼?連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也憂慮,多了五位區議員後,可能把地區芝麻綠豆的事都帶到立法會議事廳,讓大家感覺立法會的「區議會化」,不利宏觀政策的討論和革新。因此,我們要反問,除了追求量化,如何讓進步方案「質化」?
政制改革迫在眉睫,不能停下來,而政改的目標是邁向民主化,這點很重要,不能混淆視聽。
議席的增加不一定是進步,取消分組點票卻是很大的進步。今天的立法會有六十名議員,由直選產生的三十位議員背後肩負三百多萬市民的支持,來自功能組別的就只有二十多萬選民,有些還是公司票。但在分組點票下,功能組別的分量與直選一樣,任何法案都需要兩組議員同意,才有機會通過。
分組點票是最不民主、最不公平的立法會投票規則。簡單地說,若政策不為大多數功能組別議員接受,通過的機會就無望。立法會即將辯論最低工資,直選議員不分黨派期望最低工資能真正幫助低收入人士,但他們卻要看功能組別議員的意向和臉色。
取消立法會分組點票,是邁向民主、讓政策不全面傾斜商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