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還看今朝:憂患意識淪為空談

《孟子‧告子下》曰:「……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簡單來說,就是人自身要時常有憂患意識,才能使人謀求生存,否則一直沉溺於享樂之中,人最終只會是委靡死亡。

面對着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香港一直存在着那些難以察覺出來的問題,在此刻亦相繼暴露於人前。當然,這不僅發生在香港這個小城市,彼岸的國際大都會,也面對着同一樣的問題。所以,儘管我們出了亂子,這也不是甚麼羞恥的事,只要知道有不足之處,勇於面對及致力更正問題,那麼當前的危機就只當作是一場學習課,日後我們也不會再犯同樣錯誤。這就是學習的態度,是小學生也懂的道理。

不過,正如本報於六月三十日「政治解碼」刊登「轉危為機危上加危」文章中,提到特區政府經常標榜憂患意識,卻在金融危機之下只重視眼前的機遇,忘記了當前危機仍未解決,有關人士只是在自我感覺良好之下誇誇其談「六大優勢產業」。因雷曼迷債事件走上街頭不斷叫囂宣洩的市民,是否被忽略了?疲弱的消費市道、債台高築的中小企業、屋漏偏逢連夜雨的金融市場正等待接濟,是否這些呼救聲音太疲弱了,要是有關人士有憂患意識,又為何遲遲未有反應?

香港人生活在風與火的狹縫中、中與西的罅隙處,在動盪中長大的香港人,一直常懷憂患意識來過活,亦正是這個意識,不斷製造出香港人的成功。所以,我們亦要求香港政府也有類似的憂患意識,為我們想方設法查找不足,而不是找一種新優勢去填補以往的漏洞。問題尾大不掉,憂患意識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