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咪入院係希望會有得救,但醫院就叫佢喺度等死!」孫先生對於母親枉死,至今心情仍未平復。育有三名子女的高風齡,七十九歲,上月九日早上半邊身突然不能動彈,隨即送到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醫生指她腦部爆血管(即出血性中風),但無提及有生命危險,當時高婦仍清醒、能夠說話。
由於高婦心律不正,一年多前曾在該院安裝心臟起搏器,並要服食處方的薄血丸。醫生曾提過,薄血丸會令病人難以凝血,高婦兒子遂即時告之急症室醫生,要求他查閱母親的病歷,惟醫生並無反應。
約十一時,院方擬將高婦轉送沙田威爾斯醫院,但威院指高婦爆血管的位置太深,不能做手術而拒收。到中午十二時,護士將高婦送往內科病房,雖然其家人曾多番要求護士找醫生為母親治理,但護士推說找不到,更指探病時間已過,將他們趕離病房。
由於高婦家人仍然掛心,下午三時致電給她手機,豈料電話竟傳來一句「個頭好痛呀」後就再無反應。高婦丈夫趕抵醫院,但護士指未到探病時間,阻止入內,直到道明情況,護士慌忙察看才發現高婦手握電話,已陷昏迷。下午四時四十五分,即距高婦入院足足七小時,終有醫生為高婦注射血清止血,但她一直不省人事,延至晚上十時許,終告不治。
家人認為院方嚴重失職,並作出投訴,上周一獲院方接見。會上院方竟表示,醫生開藥方要四十五分鐘,之後要數小時才能將藥物送到病房,已跟足程序提供治療。高婦兒子悲憤地說:「要我媽媽喺醫院七個鐘等死,咁都叫做按足程序?」他更質疑,「醫療失誤一單接一單,我媽媽就咁枉死,周一嶽有乜理由仲攞金紫荊星章,佢應該落台!」
素來不積極治療中風者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指出,院方處理方法明顯有問題。他表示,公立醫院一向不積極為中風長者提供治療,甚至代家屬否決接受治療。協助高婦家屬的大埔區議員黃碧嬌,批評院方評估不當,引致事故。
大埔那打素醫院則表示,高女士被急症室醫生診斷為出血性腦中風,徵詢威爾斯醫院意見後,認為她不宜進行外科手術,故送往內科病房。醫護人員一直有定時監察其情況,當值醫生亦因應情況處方凝血因子輸注。由於高女士病歷較複雜,當值醫生須參考病歷資料及血液化驗報告,以確保用藥合適,醫生處方凝血因子後,已立即安排血庫供血,經核對及解凍等必要程序,已盡快為病人輸注。
仔女睇住阿爸頭痛冇藥食
八十歲的李寶發,賣菜維生,身體向來壯健。今年三月廿六日,他左半身突然不能動彈,於中午被送往博愛醫院救治,證實右大腦血管栓塞,即急性腦中風,需於三小時內接受溶栓治療,注射溶血塊藥物,方能救活。不過,由於該院沒有相關藥物,李伯隨即轉送屯門醫院搶救。
當時陪同李伯入院的女兒表示,父親當日下午一時多送抵屯門醫院,惟院方未有任何檢查便送他上病房,等待了近兩小時仍未有醫生替他診治。直至下午三時許,才有一名腦內科女醫生為其父檢查,但當時有人表示,「已經過咗注射溶血塊藥物嘅有效時間」,結果無藥可醫。
手術後昏迷終不治
雖然當時李伯仍然清醒,惟頭痛不止,不停拍打頭部。家屬要求院方為其父止痛,但護士竟指主診醫生「已經收工」,懶理家屬要求。李小姐憶述事件時激動落淚:「爸爸係個好堅強嘅人,但當時佢真係痛得好緊要,求我哋畀藥佢食,我哋做仔女嘅見到真係好心痛!」翌日清晨,李小姐收到醫院來電,指父親病情惡化,右腦出現嚴重水腫,院方替他進行開腦手術,減低其腦內壓及取出腦內的壞死組織,惟手術後一直昏迷,延至三月廿九日不治。
李小姐批評院方漠視其父病情,「主診醫生話佢唔係得一個病人,即使有問題都係醫院嘅制度問題。」院方曾於三月底向家屬交代事件經過,但仍沒有回應有關延誤治療的問題。
屯門醫院發言人指,病人到院時生命表徵穩定,由於病人右腦細胞已呈壞死,不適合進行溶解血塊治療,惟並無解釋為何無再進行精細檢查。院方承認與家屬溝通上出問題,但強調已經為病人提供適當治療。
服薄血丸爆血管須即注血清
病人若有服食薄血丸,一旦爆血管,病人須即時接受血清注射,否則病人不能止血,很快會因出血不止而死亡。腦科醫生黃震遐(圖)指出:「隔七個鐘先打血清,呢個做法肯定有問題!」
否則狂出血致死
黃震遐表示,醫生處理爆血管病人分兩種做法,主要視乎病人是否服食薄血丸。他指出,心律不正常的病人,需服食薄血丸,以防止「彈血上腦」,但薄血丸會令血液變稀,難以凝固。這類病人若爆血管,醫生須即時為病人注射血清止血,否則病人很快便會出血不止死亡。
此外,有研究就指出,為缺血性腦中風病人注射溶血塊藥物(溶栓治療),有助降低急性中風病人死亡或肢體殘障的風險達三成。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指,用於溶栓治療的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TPA)雖能幫助打散病人腦內積血,但必須在中風後的黃金三小時內注射,否則會增加出血的風險。而且不是所有腦中風病人都適合注射TPA,所以事前的檢查尤其重要;「如果用錯,可能會轉化為出血性中風。」他表示,本港適合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不夠整體缺血性腦中風患者的一成。
■圖/文:李嘉怡、林妙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