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醫院結直腸外科主管羅偉倫向本報說,院方○七年起訓練一名資深女護士,專責為腸病患者提供術前、簡單檢查及術後治理的一條龍護理服務。護士處理的全屬低風險個案,現時每周可以獨立處理一至兩宗檢查。他說,院方會將腸癌病變或腸炎個案交回醫生處理,亦無意讓該名女護士接手較高危的結腸鏡檢查,「外國經驗顯示呢個做法可行,無增加病人風險,仲可分擔醫療工作」,至於節省多少人手或工作量,他強調並非要騰出醫生人手,只望由護士提供全面護理服務。
瑪麗醫院表示,做乙結腸鏡檢查的護士乃首位通過考核、具認可能力進行相關檢查的資深護士,已進行超過一百八十宗檢查,無病人出現併發症。發言人強調,每次檢查均有醫生在場監督,院方會將病人安全放首位。
醫生護士病人俱不贊成
不過,該項乙結腸鏡檢查工作轉交資深女護士處理的做法,惹來醫生、病人、護士組織及病人組織的非議,可說是幾方也不討好。
曾任該院結直腸外科顧問醫生的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指,業內稱乙結腸鏡為「短鏡」,用作檢查由肛門起六十厘米腸道,檢查更深入位置的結腸鏡稱為「長鏡」。長鏡「刺穿腸」風險,每一千至兩千宗中有一宗,「短鏡」風險較低。
他透露,院方數年前已有意倣效英、美等地推行上述措施,以騰出醫生人手處理其他職務,但認為本港「未係時候跟住做」,因為公院醫生兼顧過多臨床以外工作,欠缺足夠訓練,部分醫生「連支鏡都未摸熟」,將檢查轉交護士負責,將剝奪醫生受訓機會。若檢查過程出問題,他相信醫生能作較佳應變。
倘刺穿腸 醫生應變較佳
華員會護士分會主席蘇肖娟稱,若有足夠訓練,不擔心護士照腸鏡會有安全問題,但醫管局必須增聘人手。另外,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張德喜說:「如果病人做檢查出咗事,淨係得護士在場點算,醫生喺度始終可做急救!」院方應先向病人說明檢查由護士負責,獲病人同意才進行。若病人有憂慮,應讓他們選擇改由醫生負責。他又擔心,外判工序會增加出事風險,促請院方確保護士表現合格,才批准獨立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