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美國難以獨霸世界

美國獨霸世界的時代已經結束,這樣的結論普遍出現於全球各大小媒體的評論文章。問題是,未來的世界格局會朝着甚麼方向轉變,所謂的多極或多元格局帶有甚麼特點,對美國、歐洲、新興經濟體以至落後地區會有甚麼影響。當然,大家會問:全球因金融海嘯帶來的不同程度的衰退何時告終,經濟復甦始於何時?

始作俑者的美國現在的困境最值得討論。美國人消費力強勁,由三億人組成的單一市場倘若持續疲弱,衰退維持一段較長時期,則全世界的貿易將深受影響,全球經濟復甦也就談不上了。

奧巴馬總統深知美國是金融海嘯的源頭,所以在G20倫敦峰會上雖然魅力十足,卻傲氣不再。甚至在宴會及領袖大合照的位置安排上,也是史無前例地作出刻意的禮讓,這或許是美國向受其拖累的世界各國作出間接道歉的一種姿態吧。

究竟美國何時走出衰退,誰也講不清。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公開唱好經濟走勢,認為明年初有望見到復甦曙光,未免有些夜行人吹口哨的味道。當然,伯南克並非只講不做,而是大搞「量化寬鬆」,揚言半年內聯儲局會買入三千億美元國債,協助向市場放款刺激經濟。

現實是殘酷的,美國銀行系統仍然欠穩,有毒資產尚待清除,需要政府進一步注入以億計的貸款挽救。短時期內還看不到光明面,而實體經濟方面的三大車廠倒閉危機仍然持續,影響數以萬計的職位。最新數據顯示,經濟情況令人心更見虛怯,三月份失業率升至百分之八點五,創了二十六年新高,專家估計遠未見底,衰退仍將持續。

美國經此一役,元氣大傷,雖然樹大根深,未致動搖根本,但在全球政治與經濟大舞台之上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最明顯不過的是,以法德為首的歐洲力量在峰會中成功通過要對大型對沖基金加強監管,對美國式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作出明顯的設限。而在IMF中的話事權,美國亦將面臨被削權的危機,新興經濟體如中國的進一步注資,以及歐盟的進取,是對美國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