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手機都影得到!

本周三(5月26日)香港將出現難得一見的「月全食」,是天文攝影愛好者擔定櫈仔影月光的好時機。據著名天文攝影家「不動明王」(鄭冠康Vincent)表示:「當晚香港巿民只要抬頭望天便能觀賞,即使用智能手機都可影得到月全食靚相!」一於請他將拍攝月亮、銀河和深空星體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

天文攝影專家之路

從小喜歡露營的Vincent,最享受夜闌人靜望着星空。「以前香港的光害不太嚴重,常會看到整個天空繁星閃閃。長大後愛上攝影,第一次攝星於2009年的貝澳,用沒有改機的Nikon D80加一支70~200mm遠攝鏡頭,發現即使器材如此簡單,除了可攝下肉眼可見的星星,還能勉強影到少少有個『烘』的深空星體M42獵戶座大星雲。」此後他添置不同相機和器材,開始拍攝不同形狀、類型和顏色的深空星體,期間當然也會拍攝月亮特寫等。在光害嚴重的香港,只要配合光害濾鏡,天空上幾百、幾千、幾萬、幾十萬光年以外一些特別的星體或銀河都可拍攝得到。他表示:「銀河距離地球25,000光年,即是我每次影到的光都是25,000年前,深空星體相對再遠一些,而月球距離地球相對近得多,約38萬公里。」Vincent笑說自己的座駕已行了35萬公里,差少少就到月球呢!

月食軌迹相片疊成

拍攝器材及技巧方面,Vincent教路:「一般我們用廣角鏡已可拍攝銀河、星流迹(又稱星軌);影深空星體、月面或行星(如木星、土星環)則可用長焦鏡配合赤道儀。如果影月亮的話,因為月亮既光又廣,齋用單反或無反配合長焦鏡,甚至是配備手動功能的智能手機,選用高一點ISO及用幾十分之一秒甚至幾百分之一秒快門時間,毋須任何追蹤器材都搞得掂。」

他補充道:「影月食除了拍攝整個月亮外,也可影月食流迹,即是由月亮慢慢升起、慢慢變紅再變到冇咁紅嘅流動軌迹。只要你的手機配備手動功能,包括手動曝光、手動對焦和可調校ISO,配合可預設時間掣的隔時拍攝App,設定每隔5分鐘影一張,之後只需將多張相片疊合,便能成為一張月亮每隔5分鐘移動的圖片紀錄。某些手機更備有混合光學及數碼變焦的長焦功能,可以Zoom到50倍甚至100倍拍攝月光特寫。若接上輕巧天文望遠鏡,拍下來的月光質素會更高。」

「月全食」觀賞時間地點

5月26日將出現的月全食,發生時間約於6:56pm至9:50pm,開始大約頭三分一過程都是在水平線下發生,各位在香港可觀賞後三分二部分,包括月出(6:56pm)、食既(7:11pm)、食甚(7:19pm)、生光(7:26pm)、復圓(8:52pm)及半影食終(9:50pm),接近食甚時月球會呈銅紅色呢!至於最佳觀賞地點,Vincent建議在香港朝向東至東南方,可看到水平線的地方為佳,例如西貢東壩及石澳後灘情人橋。

難忘天文攝影經歷

火星衝月全食

「2018年的月全食,是本世紀最長時間出現的血月。適逢『火星衝』天文現象,月亮和火星相當接近,月亮變大粒,望落火星同月亮好似一齊行。這次印象好深刻,皆因你睇住月亮慢慢被咬咗一忽,跟住矇矇地黑色,個影愈嚟愈大跟住蓋過晒,之後又突然變成血紅色。」

城巿銀河

「2013年借助光害濾鏡和深空拍攝方法,在光污染嚴重的尖沙咀拍攝銀河星空,顛覆傳統天文拍攝概念。拍攝城巿銀河最神奇之處,是照片中既有銀河又有城巿光。主要是靠HDR和深空疊相方法,在同一晚、同一位置使用同一鏡頭,銀河部分只需每隔半秒至數秒連續影8至10張相,配合單張地景便可獲得城巿銀河影像。」

流星雨

「1998年至2000年我都有睇流星雨,但講到最難忘一定係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當時身處浪茄每隔幾秒就見有一粒,數到700幾粒就瞓咗,我朋友數到過千粒!想知密成點可上網搜尋當年日本電視台實時拍下的『2001獅子座流星群』短片。」Vincent於2017年拍攝的雙子座流星雨,多顆流星劃破夜空,但始終不夠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的多又密。

觀星望月App推介

Vincent作品一覽

撰文:林登麗 

攝影:胡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