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四方:示威浪潮的蝴蝶效應

香港6月起爆發漫長的示威浪潮,已演變成暴亂。類似的示威浪潮最近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發生,蘇丹、印尼、伊拉克、西班牙、智利、黎巴嫩都接連爆發大型示威。近期的示威浪潮中不乏知名的旅遊城市,例如在西班牙巴塞隆拿,示威者大肆破壞街頭設施及商舖,過激行為超出控制,影響經濟,政客紛紛與其割席。在英國倫敦,環保示威演變成街頭衝突,有示威者在交通高峰時段,佔領倫敦地鐵列車,爬到列車車頂表達訴求,但遭到現場受阻上班族圍毆。由此可見,暴力抗爭的手段已經漸失民心。

隨着大眾媒體和社交平台的傳播,抗爭手法相互模仿,香港這場示威浪潮的特徵與其他地方相似,由和平表達意見,到破壞公共設施、欺凌起底、圍毆私了;由針對性的破壞店舖,擴大到阻礙道路、打砸燒公共交通,直接影響市民正常生活,繼而引發不同立場的市民對立,甚至出現人命損傷,這是廣大市民不想見到的。希望反對派看到其危害性,與暴力割席。

與以往不同,這場修例風波產生的蝴蝶效應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深遠。示威浪潮開始時對旅遊、零售、餐廳、景點、酒店帶來直接損失,最近網上號召所謂的三罷,對各行各業帶來更大的影響,當然會影響市民的消費意欲。

鄰近聖誕新年,是市民出遊高峰期,近期一連串的示威,多少會打擊市民外遊意欲,我相信旅遊業界會根據市場變化,推出不同的旅遊產品以迎合市民需要,希望可以紓緩經營壓力。在此非常時期下,不同旅遊業持份者亦有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見,當中工聯會提議政府撥款資助港人本地遊以及本人建議資助弱勢群體參加本地遊,在市面未恢復穩定之時,只要能幫助本地消費的措施,都值得政府考慮實施。

Profile:

姚思榮,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