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映照下,疑幻似真,而深入民心的皮影戲,正是利用光與影的奇妙變化,呈現精彩絕倫的故事,就連唐代詩人元稹也被其吸引,把一道薄得透光、齒頰留香的下酒菜牛肉片,取名為燈影牛肉。自此,這道菜便成為四川名菜,流傳至今,成為許多中菜名廚喜歡自我挑戰的手工料理。今日請來中環一間米芝蓮星級中菜食府的行政總廚李文星師傅,介紹一下這菜的精粹與故事。
曾經招待過多位國家元首及政府官員的李師傅指,四川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而川菜則有「食在中國、味在四川」之說,可見這個菜系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說起川菜,就不得不提被稱之為四川4大特產之一的燈影牛肉。
李師傅介紹道:「燈影牛肉可以說是一道呈現選材、講究工序及烹調方法的川菜。據說早在千多年前已經出現,當時任職朝廷監察御史的著名唐代詩人元稹,被貶職到通州擔任司馬一職。有一天,他到酒家吃菜品酒,下酒菜中有一道牛肉片,不但味道麻辣鮮香,而且香脆酥化,最為驚歎的是那牛肉片薄如紙般,呈半透明狀。用筷子一夾,在燈光下一看,透出清晰的絲絲紋理。」元稹頓時就想起當時京城裏盛行的皮影戲,於是把這道麻辣牛肉片,取名為燈影牛肉。
關於這燈影牛肉的由來,其實還有另一說法,有說清朝四川有位賣燒臘滷肉的劉姓人,因為廚藝不佳,令滷製的牛肉又乾又硬,無人問津,於是搞搞噱頭,將牛肉切成極薄的肉片後烤至乾身及脆口,然後用燈照着來吸引食客,故名為燈影牛肉。
李師傅笑說:「無論這道菜由來如何,背後道出菜式造型的精粹。要達致在燈光下影照出清晰紋理及薄得透光的效果,對一眾師傅來說,是一種挑戰與一份堅持,而這一切,更要從選材開始入手。」
牛肉需先挑後腿肉,紋理自然綿密細緻,洗淨後瀝乾水分,去筋及多餘脂肪後,裁成大小一致的肉塊,再放入雪櫃雪至剛好硬身。然後以利刀片成不多於1毫米的厚度,鋪在保鮮紙上風乾,當大部分水分流失後,便可放入滾油中炸。「炸的時間非常重要,太久會變得乾身,時間不夠則不夠脆口。炸好的牛肉片,還需用花椒粒、糖膠、生抽、花椒油、辣椒油來調味,之後灑上適量芝麻,利用調味料及芝麻呈現出香、甜、麻、辣、鮮的多重口感。」
燈影牛肉追求香脆酥化的獨特口感,需要準確掌握炸製的火候及時間之餘,風乾的步驟亦甚為重要。李師傅指風乾一般在室內進行,令牛肉部分水分流失之餘,又不會太乾身。風乾的時間,就要視乎季節及天氣而定。以夏天相對濕度較高為例,大約需時20小時,較為乾爽的秋冬天氣,則需要16小時。
燈影牛肉是四川4大名產之一,至於其餘3種則是涪陵榨菜、郫縣豆瓣醬及永川豆豉。涪陵榨菜是重慶特產,選用涪陵獨有的青菜頭加工製成,不但是四川名產,亦被譽為世界3大醃菜之一。
至於郫縣豆瓣醬,即是成都有名的豆瓣醬,以大量辣椒、香料及調味品製成。味道重辣富油香,通常用以調味作醬料。此外,永川豆豉是來自重慶永川這個豆豉之鄉;皆因永川以出產圓渾大粒豆豉而聞名,加上豉香十足,用以入饌有提鮮增香的作用。
撰文:褚愛琪
部分攝影:方偉堅
查詢電話:2885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