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梳化區,無論中式還是西式,都有一個茶几。西式梳化從外國引入,茶几面是玻璃造的。宋、元、明、清朝代,茶几面是用雲石製,直到現在,一些高檔的中式茶几仍沿用雲石面,可見中式茶几並非抄襲外國。
中式梳化的前身是榻,榻既可作睡床,也可在榻上的案飲食、學習、辦公、招呼賓客。後來,榻上的案搬到地上,演進成几,繼續它的飲食、學習……等功能,而這個在親友來訪時擺設客茶的家具,稱為茶几。
小小一個茶几,作用重大,對外是與賓客溝通的橋樑,對內是維繫一家親情的平台,絕對不容忽視。歷代文豪對茶几是有所要求,宋朝大學士洪邁說:「高堂素壁,無舒卷之勞;明窗淨几,有坐臥之安。」蘇東坡的弟弟蘇轍說:「欣然為我解東閣,明窗淨几舒華茵。」《西廂記》作者王實甫讚歎:「窗明几淨,此處何也?」向來不修邊幅的魯迅,收拾了散亂的報紙,抹去了積聚的微塵,情不自禁自我表揚一番:「我的四方小書齋,今日也依然是所謂窗明几淨。」
聽魯迅的話就一定無錯,茶几上的雜物,一定要收拾整齊,做到一塵不染。長者一定要「識做」,以身作則,為後輩做一個好榜樣,每天看完報紙,一定要摺疊好,放在茶几的下格,茶几面只擺放電視遙控器。這樣,子孫放學、下班回家,在窗明几淨環境下,敍天倫之樂,促膝談心。有親友來訪,也不至於茶几面亂七八糟,沒地方擺放飲品茶點。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