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御膳顯功架文思豆腐

人性本來就是貪新鮮,難怪食得多魚翅都想試試粉絲。皇帝也是人,雖然貴為一朝天子,不過日日鮑參翅肚九大簋,即使不覺得悶腸胃亦會吃不消吧!更何況清茶淡飯乃是養生之道,只要在烹調技巧與賣相方面巧花心思,簡單如豆腐青菜一樣出得大場面,能令嘗盡天下珍饈的乾隆皇帝讚不絕口的文思豆腐就是最佳例子。

非同凡響 地位顯赫

豆腐並非矜貴之物,既沒有繽紛的色彩,味道也偏向清淡,卻又能夠烹調出紅燒豆腐、麻婆豆腐、老少平安、豆腐粉絲煲等無數經典菜式,無論用煎炒煮炸去炮製都各有風味,日本京都的豆腐料理甚至是享譽百年的名物。以為豆腐只能做出家常小菜難登大雅之堂?將豆腐切得幼如髮絲,美味而養生的文思豆腐就被視為上等佳餚,昔日更被列入宮廷御膳當中,可謂豆腐料理中的極品。

佛寺湯羹 名揚天下

文思豆腐除了擁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之外,賣相亦跟一貫切片或切粒的豆腐料理截然不同,能將軟滑的豆腐切成細絲就知道講求刀功精湛,而這亦是淮揚菜的一大特色。

至於文思豆腐的來歷則要追溯至300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間,清末學者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云:「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原來這道上乘佳餚是由揚州天寧寺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所創,相傳他擅長製作各式豆腐菜餚,其中一道用豆腐、金針、木耳煮成的湯羹更是人人稱頌,前往拜佛者定必品嘗,早已名震揚州。

龍顏大悅 聲價十倍

有一日乾隆微服出巡來到天寧寺,剛巧聽到善信對此豆腐羹讚不絕口,於是決定留下來享用午餐,一嘗這道傳說中的名菜。然而天子在此用餐,寺廟的住持又豈敢怠慢?於是就為乾隆準備了最上乘的齋菜,當中並無用料簡單的文思豆腐羹。乾隆看着滿桌菜餚,問哪一道才是鼎鼎大名的豆腐羹,其他人才趕緊叫文思和尚即席烹調。大家都知道文思豆腐的賣相有別於一般豆腐料理,當乾隆見到面前這碗盛滿白色幼細「麵線」的湯羹頓時大惑不解,人們慌忙解釋那些幼絲其實是用豆腐切成,乾隆喜出望外且急不及待細嘗,發現豆腐不僅綿滑得入口即溶,湯羹也鮮甜無比,吃罷令人齒頰留香,便追問這道菜的名稱,但所有人均表示沒有菜名,大家只稱之為文思和尚煮的豆腐羹,乾隆遂稱之為文思豆腐,更命人列入宮廷御膳中,自此文思豆腐便成為清宮其中一道名菜。

一氣呵成 心眼合一

要把一磚豆腐切成幼如頭髮的豆腐絲,刀功固然要高超,同時也講求手心眼三者合一,手要定、心要定、眼神要專注,才能一氣呵成地完成。

步驟:

千年美食 本名黎祁

豆腐古稱「黎祁」,宋陸遊《鄰曲》詩:「拭盤堆連展,洗鬴煮黎祁。」自註:「蜀人以名豆腐。」清郝懿行 《證俗文》卷一亦有提及:「淮南王弄術成豆腐,豆腐一名黎祁。」相傳漢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煉丹,用鹽滷水點豆汁而發明豆腐的製法。自從中國人學懂製豆腐後,先由唐代鑑真和尚於公元757年傳到日本,後來在宋朝時又傳入朝鮮,到了19世紀初再傳到歐洲、非洲、北美等地,如今豆腐已成為亞洲國家的主要食材。

淮揚名菜 着重刀功

川菜、粵菜、魯菜和蘇菜合稱為中國四大菜系,而蘇菜亦即江蘇菜,主要分為淮揚菜、金陵菜、蘇錫菜及徐海菜四大流派,當中又以來自揚州、淮安和鎮江的淮揚菜最廣為人識。文思豆腐集合了用料講究、刀功巧妙、口味清淡、強調原味、重視調湯、賣相美觀各項優點,正是淮揚菜的代表。

撰文:楊雅菁

部分攝影:張群生

查詢電話:2628 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