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每10個人就有1人患上糖尿病,患者數字更有上升趨勢!對付糖尿病,單靠藥物治療並不足夠,必須從生活及飲食習慣入手,作出適當的調節,不妨參考中醫師及營養師的意見吧!
中醫古籍並無「糖尿病」一詞,但其描述類似於「消渴病」的範疇,據註冊中醫師張駿濠解釋:「此病的成因為先天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志失調、房勞過度、運動過少、熱病火燥等,可導致身體出現陰虛燥熱,當中又以飲食不節問題最普遍,進食過量肥膩、甜味、濃味的食物,可令胃腸積熱、耗傷津液,誘發病症。」
張醫師續指,糖尿病可分為「三消」:「上消」是因上焦肺熱所致,患者即使多飲水仍不能解渴;「中消」是因中焦胃熱所致,徵狀為經常感到飢餓;「下消」是因下焦腎虛所致,患者會出現尿頻而渾濁的情況。此外,糖尿病容易出現併發症,如血管病變、腎病、白內障等,後果可大可小。
要令病症得以紓緩,張醫師認為,患者必須戒掉不良飲食習慣,建議少食多餐,每餐七分飽,不要偏食,五味要調和,避免進食過甜、過鹹、肥膩、味濃的食物,亦要遠離辛辣助熱的食物,如薑、韭、椒、酒等。
另一方面,患者可食用一些具有益氣養陰、清熱生津等功能的食物,以作一般調理,如粟米鬚、蓮藕、蕎麥、燕麥、苦瓜、冬瓜、黄瓜、菠菜、綠豆、山藥、薏苡仁、蓮子、芡實、胡蘿蔔、百合、番茄、黄豆、洋葱、紫米、栗子、黑大豆、核桃、枸杞子、海參等。有痰的患者可食用蘿蔔、杏仁、絲瓜和梨,有血瘀的患者則應多食用木耳、藕和茄子。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人不可肆意吃甜,日常飲食應恪守高纖、低糖、低脂等原則,但其實患者亦應特別注意日常的營養攝取!營養學家伍雅芬(Arlene)說:「患者可多吃燕麥、大麥及乾豆類食物,因它們含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可抑制小腸對醣類和脂肪的吸收,促進胃的排空,有助控制飯後血糖上升的速度。通過進食杏仁、堅果等食物來吸收鎂質,則可維持細胞及組織健康,保持內分泌運作正常,以穩定血糖。至於鉻的攝取亦不容忽視,它能協助醣類的正常代謝,提升能量,糙米、酵母、乳製品、豆類、雞肉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鉻。」
Arlene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食物配搭,不妨在一餐內混入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助增加飽足感及延緩飢餓感。
材料:北沙參30克、玉竹15克、麥冬15克、淮山30克、地骨皮12克、瘦豬肉300克
做法:洗淨材料,加1,000毫升清水,煲約2小時,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滋陰潤燥
材料:淮山30克、薏苡仁20克、枸杞子12克、蓮子12克、粳米30克
做法:洗淨材料,加500毫升清水,以文火煮成粥。
功效:健脾益氣、滋補腎陰
材料:淮山60克、豬胰1件、生地黃30克
做法:瓦鍋內注入適量清水煮豬胰,再放入其他材料同煎,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健脾、補腎、潤燥
材料:西瓜皮15克、冬瓜皮15克、天花粉12克
做法:加適量清水煎。每日服兩次,每次半杯。
功效︰利水生津
早餐:麥片(125毫升)、全穀烘麵包(1片)配花生醬(2湯匙)、橙(1個)、無糖或加代糖高鈣豆漿(250毫升)
午餐:雞肉或魚肉(60克)、蕎麥湯麵(1碗)、蔬菜(半碗)
下午茶:低脂乳酪(30克)、中型蘋果(1個)、全穀餅乾(4塊)
晚餐:西蘭花炒牛肉(30克)、薑葱蒸魚(60克)、蒜茸菠菜(半碗)、中型橘子(1個)、清茶(250毫升)
撰文:余彩瑜
部分攝影:郭凱敏、蔡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