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奧斯卡聚焦社會小巿民

曾經,香港被稱為「東方荷里活」,每年有超過200部港產片,更成功打造出本地獨有的電影風格。可是,自從創作人開始北上發展,近年港產片的產量愈來愈少,每年只有約60部電影。要振興電影業,最重要是培育有潛質的生力軍,而有學界奧斯卡之稱的「全港中學微電影創作大賽」,每年都吸引大量創意無限的中學生參賽,為電影業帶來各種創新意念。

發掘學生創意

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智權教育中心及香港微電影學會合辦的「全港中學微電影創作大賽」,今年已踏入第5屆,旨在透過微電影製作,發掘本地中學生的創作潛能,同時提高其創作興趣、自我表達、團體精神和應對困難的能力。比賽主要分為高中組、初中組和個人組,每組均設有金、銀、銅獎、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和最佳剪接等獎項,參賽者需要按照該年主題,提交一條不少於3分鐘、不超過10分鐘的短片,當中可以是故事演繹,也可以是MV或純敍事等形式,而評審則會按照題材與內容、講故事技巧、創意程度、製作技巧,以及整體的可觀性評分,並從中挑選優勝作品。培僑書院的學生杜文軒、龔啟進、吳捷菲、張智勛和曾凱林以作品《匆。忘》參賽,成功從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奪得高中組金獎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關注社會實況

《匆。忘》的編劇吳捷菲表示,今年比賽的主題是「放鬆D啦,香港人」,因此一直關注香港現況的團隊,合力創作了一個關於香港打工仔的故事,她說:「香港人工作忙碌,每日營營役役,為了生活,不但要犧牲私人生活和休息時間,甚至會忽略了家人、伴侶和朋友,我們希望透過一個上班族醒悟的故事,提醒香港人要珍惜身邊的人。」導演杜文軒則解釋,最初亦有考慮其他題材,鑑於過往曾創作一些以政治元素為主題的故事,因此今年希望嘗試以不同面向觀察社會,他說:「去年團隊由一位熟悉政治的師兄主導,共同製作了一個關於高官貪污,記者為了報道真相,努力捍衞新聞自由的故事,但那位師兄畢業後,我們未必夠能力處理這種題材。今年我們把焦點放回社會,聚焦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小人物。」

剪接展現實感

為了展現都市人的生活節奏,團隊在影片開頭使用了一種急速的剪接技巧,同為導演的龔啟進解釋:「我們參考了導演彭秀慧的電影作品《29+1》,片中描述了現今香港職業女性的心態,雖然與我們的主題不同,但亦令我們有不少啟發,而參賽作品緊湊的剪接方式,就是源於這套電影。」由於短片由3位同學共同擔任導演,因此開鏡前需要一段時間磨合,但亦有助於從不同角度創作,唯一的女導演曾凱林說:「對男導演來說,要細緻地刻畫女性角色始終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和編劇會較着重女主角的心路歷程,希望編寫一些相對細膩的對白。」

雖然學校有器材支援,但礙於經驗不足和時間所限,拍攝上亦遇上不少難題,攝影師張智勛說:「部分場景我們用了多部攝錄機同步拍攝,但後來才發現影片的色溫有誤差,白平衡亦不太準確,只能在後期修改,花了不少時間。」值得留意,團隊邀請了真正的上班族擔任演員,藉此增加影片的真實感,的確是花盡心思。

撰文:吳俊賢

攝影:莫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