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中西鬼節 氣氛不同

道教、佛教未在中國出現,基督教、天主教未在歐洲創立的時候,全人類都認為,鬼是人類生命結束而以另一種形式的延續。這一點,可以從漢字「鬼」看出端倪:在甲骨文,鬼字上半部分是個類似骷髏頭的物體,也就是「甲」,天干文化,「甲」是「癸」所生的兒子,文武全才,本來是魁星,因得罪天帝而被處死,從此變成鬼,陰氣極重,全無陽氣;鬼字下半部是人,以示鬼由人變成,人旁邊有一「厶」,綜合古代多位文字專家的解釋,有多重意義,一是鬼生前所佩戴的弓箭;二是跪在他身旁的僕人;三是死後侍候他的小鬼;四是攝魄勾魂的「勾」,五是自私的「私」(這就是我們一直沿用口頭禪「自私鬼」的來源)。但是,鬼有好的、善的,並不是所有鬼都是壞的、惡的,自家的先人就是善鬼,所以,有「鬼」的字並不一定壞,魏國、魏王的魏,誰敢說不好?「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瑰字,與寶字組合,便是無價的瑰寶。

西方國家傳統觀念同樣認為,人有好人壞人,鬼亦分善惡。人死後,中西宗教的神職人員都會為死者誦經祈禱,祝福一路走好,有一個好開始。不過,中西鬼文化有一定的分野,經過二千多年演變,中國鬼節,不論是清明、盂蘭、重陽,仍然那麼莊嚴肅穆,孝子賢孫仍然誠恐誠惶供奉先人,而西方鬼節已變成狂歡派對,長者生前有社會福利照顧,不必子女擔心,死後只需子女緬懷,一束鮮花已經代表所有心意。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