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加強抗疫力

流感並非現代才有,古時候已有類似高度傳染性的疾病,更試過大規模爆發,當時人們稱之為「傷寒」、「瘟疫」等,同時亦留下一些有效的治療方藥與治病法則,為後世所推崇。現時中醫針對流感的用藥主要依患者的體質及證型而定,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再加上生活及飲食習慣的配合,以幫助患者加強抵禦流感的抗疫力。

疫氣潛伏體內

流感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在中醫學角度,這是因疫氣所致。註冊中醫師劉芷寧表示,疫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感病邪,潛伏在抵抗力差的人士體內,伺機發作和播散,上攻肺經、鼻、咽喉、氣管,下走胃腸等。發病時,患者可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頭痛等,亦有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徵狀。「根據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記載:『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所謂『正氣』是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亦即是機體的免疫功能,而預防流感則是以祛風、清熱及化濕為主,並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睡眠充足、生活有規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

夏天養生宜清

治療流感方面,中醫一般會按病人的體質作出合適方案,例如針對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體虛人士,邪氣易入體內引起併發症,需要顧護正氣,所以會採用補氣養血、益陰解表的治法,以求標本兼治,使病人安全度過流感爆發期。與此同時,患者亦應在生活及飲食方面作出配合,從而改善病情。劉醫師指出,夏天頻出汗水,暑邪傷津液,養生以「清」為主,飲食宜清淡,感冒未清者更要注意,避免吃辛辣、油膩、煎炸食物,更不宜服補益藥品;烹調食物時,可適量加入葱、蒜、薑。患病期間如有發熱、出汗多等情況,必須多飲水,或可適當吃些熱粥。出汗後,應避風保暖,以免加重病情。

食療參考

劉醫師特別介紹幾款預防流感的食療,有祛暑解表、益氣養陰等功效,惟孕婦及兒童並不適用,亦不能用於治療感冒,飲用前應先請教中醫師。

藿佩薄荷湯(1人分量)

材料:藿香6克、佩蘭6克、陳皮3克、薄荷3克

做法:洗淨材料,先把藿香、佩蘭及陳皮放進煲內,加水500毫升,煮沸約15分鐘,再放入薄荷,焗5分鐘,隔渣,當茶飲用。

功效:祛暑解表。

注意:適宜於夏季暑濕當令時服用,常感到身熱、頭痛脹重、肢節痠楚、無汗或微汗、胃脘痞脹等不適者適用。

荊防薑湯(1人分量)

材料:荊芥6克、防風6克、紅糖少許、生薑3

做法:洗淨荊芥、防風及生薑後,加水約500毫升,煮沸約15分鐘,加入紅糖,即可飲用。

功效:祛寒解表。

注意:適合體質偏寒者服用,即經常出現喜熱怕冷、臉色淡白、手足冰冷,或大便較稀的人士。

桑菊茶(1人分量)

材料:桑葉9克、金銀花9克、菊花9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薄荷3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先把桑葉、金銀花、菊花、桔梗及生甘草放進煲內,加水約500毫升,煮沸約10分鐘。最後放入薄荷,焗5分鐘,隔渣,當茶飲用。

功效:清熱解表。

注意:適合體質偏熱者服用,即常感口渴、喜冷飲、面色偏紅、喜涼怕熱、大便乾結、小便量少等問題的人士。

花旗參銀花飲(1人分量)

材料:花旗參12克、金銀花 9克、菊花9克,枸杞子6克

做法:洗淨所有材料,先把花旗參、金銀花放進煲中,加水約500毫升,以小火煮約30分鐘,再放入枸杞子,焗5分鐘,隔渣,當茶飲用。

功效:益氣養陰,清熱疏風,預防流感。

注意:適合陰虛燥熱者服用,即常出現形體消瘦、口燥咽乾、眩暈失眠、煩熱、午後顴紅、尿少色黃、大便乾結等問題的人士。患感冒者不宜飲用。

穴位按摩防治流感

除湯水外,按摩相關穴位亦有助預防流感。

迎香穴

位置:鼻翼兩旁的凹陷處

按法:用兩手中指尖點按壓,使之有痠脹感,再慢慢揉動1分鐘,點按後,有鼻子通氣暢快的感覺。

作用:迎香穴屬手陽明大腸經,有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的作用,主治流鼻涕、鼻塞、過敏性鼻炎等。

風池穴

位置:頸後枕骨的下緣,距離耳朵後部約兩指寬的凹陷處

按法:用兩手中指點住,其他手指可挾住中指助力,使之有較重的痠脹感,然後用指頭揉動數十次。

作用: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有祛風、散邪、解表的作用,是治療表症的常用穴位,適度按壓可清頭目,主治感冒、頭痛、眩暈、鼻塞、鼻炎、頸痛等症。

合谷穴

位置:大姆指與食指相會合虎口處

按法:每次按壓應有痠麻的感覺,至少維持10至20秒,反覆進行3分鐘,較能發揮效果。

作用: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是主治頭面五官痛症的要穴,亦可改善咽喉腫痛等不適症狀。適度按壓除了能改善鼻塞、頭痛等感冒症狀,亦可紓緩喉嚨痛、咳嗽等徵狀。

足三里穴

位置:膝蓋下方三吋處

按法:每次慢慢揉動約1分鐘。

作用: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有助強壯全身、調節人體免疫功能。適度按壓不僅有防病保健作用,更可調理脾胃,改善因感冒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瀉等不適。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陳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