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人體 3D設計破悶局

人靠衣裝,一件衣服是否稱身、美觀、舒適,很視乎設計師的功架。兩位就讀時裝設計專科的香港大專生,為了提升設計技能,去年遠赴比利時,躋身全球十大時裝學院之一的La Cambre(ENSAV),展開近一年的交流生體驗。二人在導師指導下深入了解人體結構和線條,炮製出3D帖服人體的時裝;充分體現「人着衫」並非「衫着人」的道理。

赴國際名校交流

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國立視覺藝術高等學院La Cambre(ENSAV),成立於1986年,其時裝設計課程,於全球時裝設計院校中排名第6位。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兩名時裝設計高級文憑課程學生廖治(Charlie)及溫家穎(Justine),去年9月有機會躋身該校成為交換生,磨練設計技巧。兩人以參加學期末畢業展為目標,主要參與設計、平面設計、車縫課程,期間要完成男裝、女裝服飾連帽子、裙子等。

該校的導師認為衣服是為了讓人穿着而設計的,設計師應認識人體結構,因此在課堂上大玩人體結構概念,讓學生模仿肌肉線條,製作具3D效果的女裝。導師啟發學生以不同顏色、質感的布料,拼成肌肉纖維般的條狀紋理,通過誇張地放大或縮小肌肉比例,表達對人體的理解。課題另一個挑戰是以白紙製作帽子。導師要求很嚴格,不少同學包括Charlie及Justine都重做了很多次,才製成具舞台效果的紙帽。

邊學邊做有收穫

裙子的主題是「飛揚」,男裝則是「求生」,Charlie和Justine的靈感來源是飛行動物和帳篷。Charlie表示:「當地的教學方法以啟發思維為主,導師在我們的製作過程中給予意見,而不會Step By Step教導技巧讓學生跟從。例如我們會自行搜集資料,認識人體肌肉及飛行動物的雙翼結構,再嘗試用不同的車縫技法將之呈現,邊摸索邊學習吸收到的知識反而特別深刻。」

最讓二人感到新奇的,是當地不流行繪畫紙樣!Justine坦言:「導師教我們使用膠紙、保鮮紙包裹人偶製成立體模型,然後把它逐一剪開變回平面,令我們頓時明白到如何安排衣服的皺褶,使得它帖服人體。這個立體模型亦可當作紙樣,製成的衣服3D效果更明顯。我們亦可把布料拼在人偶身上,大概成形便可以縫製。在香港則要先做好整體設計,然後嚴格根據紙樣縫製,雖然尺寸準確,但我們經歷這次交流後,發現邊做邊改靈感會不停湧現,效果可能更漂亮!」

街頭物色模特兒

Charlie和Justine每兩個月向導師匯報設計成果,經過4次匯報後,成功獲選參加畢業展,與當地設計系學生同場比併。二人不約而同表示,在比利時學習期間,令他們打破了固有的規範,敢於挑戰誇張的設計和顏色。Justine說:「以往,就算有靈感也會思前想後,擔心效果不好,但現在想到甚麼就去做,再逐步修正,不再浪費寶貴的Idea!」而Charlie最滿意是對人體結構加深了解,對服裝設計很有幫助。

除了埋首設計、製衣,二人亦遇上不少趣事。Charlie笑言:「最有趣是為畢業展尋找免費模特兒的過程。當地同學會找親友幫忙,我們怎麼辦?於是走到街上物色模特兒,發現條件不俗的路人,便鼓起勇氣搭訕,邀請他們幫忙。大概是我們眼光太好,經常遇到現職模特兒,他們不能無條件行Show……哈哈!最終成功找到模特兒,對方還多次到學校試身和行Show,非常友善,讓我們對比利時留下美好印象。」

撰文:江樂韻

部分攝影:胡振文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