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莎劇活現露宿者處境

在香港,貧富懸殊問題一直存在,多年來不但未獲解決,且有日趨惡化的迹象。流連於橫街小巷的露宿者,正是貧窮人口的典型例子,當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人因生意失敗而一蹶不振,有人因染上惡習導致妻離子散,有人因離鄉別井被迫四海為家……這班露宿者的處境猶如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因窮途末路,開始對人生有所領悟。新域劇團的新作《深水埗李爾王》,把露宿者的故事搬上舞台,希望喚起大眾對弱勢社群的關注。

反映現實

《深水埗李爾王》導演蔡錫昌認為,舞台劇除帶給觀眾娛樂,亦應反映社會狀況。「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有句名言—『Holding the mirror up to nature』(懸鏡於世),也就是說,舞台劇的題材應來自生活,反映生活,肩負起關心社會的角色!香港有不少無家可歸的露宿者,卻一直被人忽略,只能靠部分非政府組織機構或有心人仗義幫助,於是我們決定構思一齣舞台劇,反映露宿者的生活實況。」

為求令劇本寫得入肉,蔡錫昌率領編劇馮健新等人跟隨各社福機構進行探訪,過程中有不少發現,馮健新說:「每名露宿者都有不同的故事,惟心態上很相似,偏向消極,自我形象低落,加上社交能力較差,當獨個兒面對孤寂時,往往誤以為窮途會是無止境,改變不了,因而欠缺發奮的動力……」

改編名劇

露宿者自以為窮途末路,選擇自我放棄,在導演眼中,跟莎翁名劇《李爾王》的主角形成一個對照。「《李爾王》講述一名國君因大權旁落,被迫流落鄉間;幸好,最終對人生有所領悟,重獲新生……這結局亦是我們對露宿者的期盼。」新劇背景設定於深水埗3幢小木屋,3位住客:蘭姑、李伯與阿德,各有不同處境—蘭姑靠拾荒維生,自力更新不言苦;李伯終日嗜酒,自我放棄;阿德心有所愛,卻自覺身世潦倒而不敢宣之於口……適逢政府迫遷,各人遂於除夕夜設了一場另類告別宴。蔡錫昌表示,無家者固然需要物質上的支援,但《深水埗李爾王》較想說的是「隱性貧窮」,即自我放棄、避世偷生的態度,這種心靈上的貧乏,更值得大家去關注,只有讓露宿者重拾自尊、自信,才能激發自強的力量!

《深水埗李爾王》

日期:9月11日至13日

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票價:$120、$180

查詢:3761 6661

撰文:林慧敏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