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13歲「神童」阿Ben於網絡發表短片教大家如何成為YouTuber……
沒錯!只須開設一個帳號,再上載一條影片便可,門檻超低,難怪愈來愈多年輕人透過YouTube追夢或表達意見,像「奇老闆」Kibi與「陳先生」Ronnie Chau(趙羅尼),均為人氣YouTuber,二人的拍片風格截然不同,但同樣能令人共鳴、掀起話題,追看的Fans分分鐘多過電視劇觀眾。
在短片《百萬窮富翁》中扮演陳先生的Ronnie,讀電影電視出身,屬學院派,對於影片的要求很高,不論燈光、音效、剪接,抑或故事,每項細節都力求完美:「因為資金不足,最初以製作卡通短片為主,嘗試把一些有關政治、社會的議題,跟年輕人之間流行的元素結合,例如《香港玩完鳥》就是惡搞MK Pop天堂鳥的MV,再加入諷刺時弊的元素……」及至去年,Ronnie拍下了改編自網絡潮文的短片《公屋.居屋.私樓》,即引起極大回響,點擊率更超過100萬!
與Ronnie不同,Kibi屬半途出家,入行前是普通打工仔,因好友Fox的邀請,才認識拍片是甚麼一回事。「當年我們的目標是參加『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於是拍下影片《Super Strength》,雖然失落了獎項,但把影片上載至網絡,竟然吸引了廣告商注意,加上當時YouTube開放了分紅制度,我們決定組成製作團隊……」
打機、化妝、旅遊、試食……任何題材也可拍成短片,表達方法更是層出不窮。Ronnie擅長以影片探討社會現象,像《公屋.居屋.私樓》反映了樓價問題和人性勢利的一面;《好簡單,我想睇電視?》則道出了港人渴望有更多電視台可以選擇的想法。「從前我對政治沒有太大感覺,後來從事電視新聞的剪接工作,認識多了,開始想抒發己見和感受,並希望以較軟性的拍片手法表達,幽社會一默。」
在團體中主力擔任演員的Kibi,亦會參與故事創作,其內容不涉政治,主要聚焦於港人身邊經常發生的小事,像《電視劇與現實的分別》是笑談劇集中的荒謬情節,《Kibi都話等位食飯好L煩(怒)》則是將去餐廳等位的怪現象反映出來,搞笑之餘,又相當現實。「香港人的生活壓力大,而大部分人又不懂放鬆,因此我的影片會以日常生活中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為主題,並講求娛樂性,希望觀眾可以暫時忘記煩惱。」
只要器材齊備,任何人都可以成為YouTuber,但要拍出受歡迎的片子,絕不簡單,皆因題材、話題性、個人風格、劇情等因素均會影響點擊率!表面上,Ronnie與Kibi的影片均有「慣性收視」,但原來這結果並非必然。
Ronnie說:「最近加入了umoviegroup,製作規模比以往大,加上師傅(司徒夾帶)在創作上給予我很大自由度,所以能隨心所欲地創作。其實要製作一段受歡迎的影片,必須了解觀眾的喜好,我選擇拍攝潮文和起用專業演員,就是基於這個考慮。另外,香港人缺乏耐性,影片內容必須簡單易明,片長最好不多於10分鐘,否則會減低觀看意欲。」
至於Kibi,剛離開了合作多年的團隊,開始以個人名義發展,讓自己有更大的自由度,朝目標進發。在他眼中,YouTuber之間的合作,亦有助增加點擊率:「舉例,我和Miss Hunny合作,短片能同時吸納我倆的支持者,因此YouTuber之間會經常出現Crossover製作。」
一直專注幕後工作的Ronnie,憑「陳先生」一角而廣為人識,某程度上反映了製作人的難處:「我是迫不得已才出鏡的,一切都是為了完成我的導演夢。因為之前就算製作過點擊率逾百萬的影片,和客戶磋商時,也不能爭取到有利條件,但自從出演了『陳先生』後,客戶開始認得我,開出的條件亦較好,令我能製作更有水準的影片。最近我開始創作長達90分鐘的電影劇本,希望能一步一步向夢想進發……」至於一直擔任幕前演出的Kibi,原來很渴望成為電影演員,因此即使觀眾對YouTuber的演技要求不高,他仍不斷鑽研,透過觀摩別人的演出,學習各種演繹方法:「曾參與電影試鏡,雖然未能入圍,但導演教了我一些演出技巧,令我更易投入角色,獲益良多。」
李安成名前,雖然面對父親反對,但他永不言敗,於電影路上排除萬難,最後成為奧斯卡得獎導演。對二人來說,拍片之路仍然漫長,結果如何也是未知數,但前人的成功很有鼓勵性,皆因只有相信,才能堅持下去。
曾擔任電視新聞的剪接工作,2011年創作首段卡通短片《8964》,之後又創立製作公司「正治製作」,2014年推出短片《公屋.居屋.私樓》與《沉默的男人》,兩片共錄得超過150萬點擊率。
2011年應好友邀請,合作拍攝短片,原本只為角逐「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上載至網絡後,即獲廣告商垂青,繼而與好友成立製作公司Bomba,代表作《廣告生還者》有過百萬點擊率。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盧展程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