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雙鞋子,幾乎是每個女孩童年的回憶,每個上學天,都會穿上這對黑色圓頭、平底、腳背有橫扣皮帶的皮鞋。儘管略嫌笨拙,但女孩們還是會乖乖穿上白襪子、長裙、白襯衫,襯上這對小鞋子,日復日、年復年。
除此之外,這對小鞋子更是女孩們邁向平底鞋、高踭鞋前的台階,象徵成長前的一步,每個女孩的美好時光。
這位來自美國的小「鞋」子,有一個十分動聽的名字,喚作Mary Janes(或稱Mary Jane Shoes)。
19世紀前的女性裝扮幾乎一式一樣,束腰馬甲、加上大篷裙,撐着綴滿喱士的傘子,多層的Ruffles邊裙襬長及腳踝,令女士的雙腳甚少露面,鞋子在這個時期不甚起眼,亦不是時尚單品,充其量只能算是保護雙腳的工具。
直到20年代女性時裝出現革命性的改變,摒棄了舊有的長裙,剪裁變得簡單,同時亦令女性的裝束變得輕便;愛美的女性當然不會讓外露的雙腳顯得平凡,鞋子款式百花齊放,方便穿着同時能露少許腳背肌膚的T Straps和Mary Janes順理成章成為大熱款式。
T Straps和Mary Janes兩款都是20年代女生們鞋子的必備款式,兩者均成為歐洲貴族學生們的上學鞋,亦同樣源自美國。後者較為出名的原因在於1902年,美國漫畫家Richard F. Outcault在其極受歡迎漫畫《Buster Brown》中讓主角的妹妹經常穿着這橫扣皮帶的鞋款,而她的名字就是Mary Jane!
後來美國鞋業公司Brown Shoe Company把漫畫人物的廣告權給買下來,推出的鞋款就以漫畫中人物來命名,加上卡通內的Mary Jane仍是小孩,鞋商將此鞋定位為上學鞋。自此之後,Mary Jane Shoes成為女孩們上學的固定款式,當時亦有少數男孩穿着,更在40年代傳至歐洲一帶,風靡不少男孩女孩。
Mary Janes的風光歲月一直數到60年代,除了是一眾小朋友的上學鞋外,不少上班的女性亦開始穿着,成為工作場合的鞋款,簡單配上淺色絲襪已經顯得斯文大方,而其安全不容易鬆脫的設計,更漸漸受到一眾喜愛跳舞的女士喜愛,成為社交舞的鞋款。
為了讓自己的舞鞋更美觀,不少女士更自行將鞋踭塗上金色或銀色,增加搶眼效果,亦間接讓Mary Janes擺脫單一的淨色時代,色彩變得豐富繽紛。
70年代起運動風開始盛行,Mary Janes漸漸被遺忘。但隨着近年復古熱潮的帶動,不少大品牌都推出Mary Jane Shoes,設計上更改良了不少,鞋踭的改變最為明顯,不再限於低踭款式,像Louis Vutton、Gucci、Fendi等,都推出4~5cm踭的版本,更誇張的還有厚底款和變種的多扣帶款式,都相繼出現。
儘管高度、設計、色彩不斷改變,但唯一不變的就是這雙鞋子仍是不少女孩子心目中象徵着最快樂的日子。
(d)2833 5550
(e)2521 2068
(f)2113 0023
撰文:葉伊霖
部分攝影:張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