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的星與夢

天水圍城、天水圍的夜與霧……彷彿天水圍都沒好事。偏偏天水圍就剛跑出一位「新星」李安琪,她只是中四女生,卻在「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獨攬4項大獎,更將代表香港於5月出戰美國「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有機會繼陳易希後,再度為港「摘星」。摘到又好,摘不到又好,至少天水圍再非晦暗無光。

立志行醫 奮研抗癌

李安琪背景其實尋常不過。她小學一年級從廣州來港,苦追英文幾年,才在家住的天水圍順利升中;之後就年年全級考第一,中三首戰科技創新賽初中組,以「研究茶中抗氧化劑」奪得一等獎殊榮;升上中四後,她透過新一代文化協會的良師啟導計劃,獲城大協助,進一步研究「烏龍茶濃縮液和茶多酚對前列腺癌細胞的影響」參賽,結果在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連獲「個人創作大獎」及「最優秀項目大獎」等4項獎。

她選研茶與抗癌,除因為爸爸愛泡茶,也因為她6年前過世的嫲嫲。李安琪說:「我自小由嫲嫲湊大,感情很好,可是她患肝癌時我甚麼也做不到,所以我將來想當醫生。」若妳將來當研究,不是可幫到更多人嗎?「但我更希望在前線,落手幫到人。」小小女生,何以會對科研產生興趣?「我自小就愛觀察,愛問點解。例如見到隻狗,奇怪牠為何常笑着伸脷呢?有人話因為牠玩得開心;但我查過才知,原來牠太熱太累才伸脷,我覺得很好笑呢。」

不怕失敗 發揮創意

李安琪認為,年輕人要成功,最重要信念是負責任。「當決定做一件事,就要答應自己、答應朋友要做到。堅持向目標進發,若前路不通,再想方法繞路走過去。更不能因為一件小事就驕傲,因為離目標可能還很遠,所以一定要做到底,不能留在原地。」

而教曉李安琪負責任的,正是她初中科學老師何松康。何Sir表示:「李安琪是個勤力、有目標、有主見、不易受人影響的學生。你看她贏獎,但其實她背後面對過很多失敗。過去有能力的同學,其實不只她一個,但很多一遇失敗就放棄,不像她有毅力。」但何Sir也相信,能贏獎或多或少與「烏龍茶與抗癌」這題目較切身、較多人有共鳴有關。

但回想當初,何Sir與安琪的生物科指導楊宇希老師,也對她提出這個題目不敢抱太大期望,楊Sir:「事實上很多科學家已為此做了十幾年研究,也未能得出甚麼成果來。」但他和何Sir卻明白一個道理:「喜歡年輕的同學參賽,就因為他們未知『驚』字怎寫,才沒限制自己創意。若李安琪早知科學家研究幾十年都沒成果,說不定她也不會做此研究呢。」

建立自信 改變將來

李安琪所讀的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開校才9年,已屢獲多個校際大賽獎項,尤其在科技創意比賽;其實兩年前,李安琪已有位學姐丁嘉怡出戰「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並成功奪三等獎。但蔡澤群校長強調:「我們並非為比賽而參加的,其實成功的第一步,是我們把『創新科技』正規化,即使出不出賽,學生也要在學校做。只要學生有志於學,加上老師肯指導,他們參賽也較易上軌。」

但搞科創成本高,學校開支之大,原來已夠3間中學用,仍堅持如此,只為一個信念。「為甚麼我們要在天水圍建校?就是因為看到需要。天水圍學生,其實不是沒能力,只是很多出身綜援家庭,缺乏家庭照顧,區內也沒甚麼娛樂,宗教氣氛又不濃,令小朋友在精神上很困乏,父母對下代也沒期望,孩子亦以為理想遙不可及……但透過比賽,卻可刺激他們成長,找回無可替代的自信心,這已夠改變他們一生。真正貧窮不是沒錢,其實是沒意志,最不願見到的就是隔代『貧窮』。」

學生創意 珍奇到O嘴

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現時香港最大規模的中小學科學賽事,由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舉辦,近年參賽學校超過250間,人數已超過10,000人。其得獎作品設計極具創意,以下這些發明,大家估到有甚麼作用嗎?

A. 小學發明品三等獎

B. 物理及工程學(初中組)一等獎

C.小學發明品優異獎作品

D. 小學發明品優異獎作品

答案:

A.是環保雨傘乾燥器,筒底設有電熱風筒。

B.可攜型滾筒式切紙器。

C.手套末端特設兜狀「保護罩」,防止舉手時,洗碗水流下弄濕衫袖。

D.可伸縮孭帶水壺,不怕放在地時絆倒同學,是善良水壺。

撰文:劉達衡

部分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