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09

屙紫尿勿當等閒

尿液顏色可反映健康狀況,如果有朝一日小便變成深紫色,一定非常嚇人。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急症室先後接獲三宗「屙紫尿」個案,其後被診斷為「紫尿袋綜合症」,患者均為長期使用尿喉人士,由於尿喉招惹細菌感染泌尿道,令小便變色,在更換尿喉或處方抗生素後已回復正常。但醫生提醒屙紫尿的病人,腸道問題會令紫尿徵狀加劇,故屙紫尿人士,最好也接受腸阻塞檢查。

最新一期《香港急症醫學期刊》報告了該三宗個案,其中兩宗來自屯門醫院急症室。第一宗個案為一名八十五歲老婦,因患缺血性心臟病及癡呆症須長期使用尿導管,○七年六月因連續兩日排出紫尿,將尿袋及尿喉染成紫色而求診,更換尿喉後再無出現紫尿情況。

第二名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求診者,為九十一歲長期臥床的安老院女院友,曾患中風及妄想症,同樣須長期插尿喉。去年九月因小便呈深紫色求診,但身體並無異常,醫護人員為她換尿喉及處方抗生素後便告痊愈,化驗結果證實她的小便內含有大腸桿菌。

而博愛醫院急症室去年十月,也有一名八十一歲屙紫尿的老翁求醫。他並無發燒或尿道感染表徵,但小便化驗證實泌尿道受奇異變形桿菌感染,更換尿導管及接受抗生素治療後回復正常。

腸問題加速徵狀出現

該報告指出,「紫尿袋綜合症」並不常見,發病率介乎百分之八至一成六,但台灣有研究指使用尿導管人士,於半年內出現該症的機會高達四成二,惟本港卻欠缺相關數據。該症患者多為長期臥床、須使用尿導管及患便秘的年邁女性,主要成因是泌尿道受細菌感染,包括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奇異變形桿菌及克雷伯氏肺炎菌等。

「紫尿綜合症」本身對健康無重大影響,幾乎所有患者亦無特別徵狀,亦絕少會造成後遺症,多數個案在更換尿喉及尿袋後,小便顏色便回復正常,甚至不一定要處方抗生素。然而,腸阻塞及腸套疊均有可能加速「紫尿」出現,故醫護人員判定患者可否出院之前,須考慮為其進行腸道檢查。

記者:陳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