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保持偏強,加上經濟穩中有進,吸引海外資金流入,購買股、債規模創新高,再加上出口興旺,出口商收到可觀外幣收入,致令內銀的外匯儲備首次突破一萬億美元,刷新紀錄!這為內地放寬資本帳創造機會,如透過推出南向債券通及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拓寬資金出境管道,讓跨境流動更平衡,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助力,更好地應對中美金融戰!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止,內地商業銀行的外匯儲備達1.38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存款。截至5月底止的一年,商業銀行存款增逾2,600億美元,創2002年以來最高。同一時間,其實5月人民銀行的外匯儲備亦升至5年新高,究其原因,就是在中美存在一定息差下,資金流入追捧孳息率相對吸引的人民幣債券,估計外資去年流入中國債市規模逾一萬億元人民幣,再加上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都帶動外匯流入量飆升。
這帶來兩個結果:其一,乃美元存款高企,內銀又難以放貸,致令境內的美元存款利率跌至近歷史低位,促使不少境內美元持有者買入人民幣,造成近季人民幣匯率偏強。若人民幣持續升值,最終將反過來損及出口商競爭力。故見上月底,人行時隔14年再度出手,宣布自本月中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兩個百分點,由5%提升至7%,料凍結銀行200億美元資金,以收緊境內市場外匯流動性,緩減人民幣升值壓力。
其二,乃外匯流動性保持充裕,除了可研究允許增加在岸美元發債渠道外,也是時候把握機會,增加資金有序出境的管道,構建更成熟的跨境流動體系。中港即將推出的南向債券通及大灣區跨境理財通便是例子,嘗試開放個人資本項目,並因應情況適時試行允許個人以一定的美元便利化額度開展境外證券、保險等投資,既可拓闊內銀的財富管理業務基礎,增加非利息收入,減少對房產相關貸款的依賴,亦可完善跨境資金流動,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當然,隨着下半年全球更多地區經濟重啟,加上內地去年最先走出疫情,低基數效應消失,出口需求可能會放緩,相關的外匯存款增量或會緩減。惟長遠而言,一場疫情,證明全球製造業難以完全「去中國化」,雖然美國正積極推動中美脫鈎,但並未有改變中國對外開放市場的國策,更多的外資金融機構增加在華的金融業務據點,正是以「腳」對中國市場投下信心一票,預計境內外匯存款上升的趨勢總體有望維持。當局有必要設立長期機制理順跨境資金流動平衡,以免放量無序,演變成金融動盪之源。
中港加強金融互動,充分利用內地的內循環優勢,化為推動金融開放和創新的動力,鞏固香港競爭力,這是放在眼前香港經濟的一條生路。做好大灣區這一試驗場,能有利內地拓展亞太區經貿和金融協作,領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抗衡和化解美國與盟友的圍堵。
美國無限量寬已覆水難收,通脹重臨,最終自食其果,此際欲以對付中國來掩飾自身問題。反正敵人愈瘋狂,就愈要保持自信,中國只要堅持自我發展道路,以行動實踐全球化互利共贏的開放創新戰略,自有望贏得敵人和圍觀者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