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芯荒加劇 經濟更慌

晶片雖小,卻成為各地爭購對象;台灣雖小,卻因晶片絕技成為國際焦點。現時全球晶片短缺,嚴重向台灣傾斜,單是台積電一家企業就支撐起全球約54%晶片供應。但偏偏寶島近來壞消息不絕,將其經濟隱憂一次過暴露出來,那就是疫情死灰復燃之外的「缺水」和「缺電」,恐拖累半導體製造業這條重要經濟命脈。

消息指,為台灣贏得不少地緣戰略地位的台積電,已經啟動初步投產智能手機iPhone 13系列所採用的新款A15處理器,需求可望超過iPhone 12系列的A14晶片,採用升級版5納米製程後,效能估計較A14提升至少20%,功耗亦會進一步降低。這或意味着iPhone 13今年發布時間將回復正常。

台灣憑着「神廠」台積電挾有領先全球的晶片製造技術,打敗一眾工業大國,穩居世界龍頭。不過,這個握住科技供應鏈咽喉的「防疫模範生」,除了上周台積電一名工程師確診之外,記憶體廠商宇瞻科技和南亞科技,以及台積電旗下的晶片代工廠世界先進均有員工確診,導致其經濟短線前景霎時烏雲密布。

中芯華虹股價連漲5日

更甚者,台灣遭遇50多年來最嚴重旱災,上月起多地開始限制供水,乾旱天氣會削弱水力發電能力,引發大範圍停電。偏偏水和電是半導體製造的關鍵要素,廠商之所以能造出巧奪天工的尖端晶片,就靠極其耗電的極紫外光微影技術,而且不論任何製程都需要大量極純淨的水,對水和電的要求不能改變,兩者供應的挑戰令人擔心各行各業激增的晶片需求如何是好,以及台灣該怎樣保障自身在半導體領域的未來。

相比台灣,內地兩大晶片代工商中芯國際(00981)和華虹半導體(01347)股價昨日分別抽升5.53%及7.98%,收報24.8元及43.95元,兩者均連漲5個交易日,累漲11.46%及15.35%。

雖則台廠挾有兩企無法取代的工藝優勢,而且半導體研究機構IC Insights甚至估計,於美國的打壓之下,到2025年中國晶片自給自足率將仍低於20%,可是缺芯危機引發市場對代工費上漲的憧憬,卻相當現實。

鴻海傳欲入股馬國科企

就在此時,台灣工業巨頭鴻海為了實現掌控汽車關鍵部件的供應能力,亟欲收購晶片廠,市傳馬來西亞科企DNeX撇開鴻海,跟中資公司北京盛地投資成功收購當地8吋晶圓廠SilTerra之後,鴻海打算入股DNeX,覬覦對方於半導體領域的經驗。

至於美國頭號純晶片代工商格芯(GlobalFoundries)上市集資的大計再有新消息,市傳該企正與券商摩根士丹利研究首次公開招股(IPO)事宜,或許早在今年底成事,其壯大產能後全球廠商自然可望在台廠以外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