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上月新貸破紀錄 達3.58萬億

中國人民銀行放寬信貸之下,今年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3.5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單月新高,同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5.17萬億元,亦超出市場預期,並為歷來次高。惟人行出口預警,強調須高度警惕居民槓桿水平攀升過急的透支效應及潛在風險,不宜依賴消費金融來擴大消費。

內地經濟正穩步復甦之際,適逢1月為傳統信貸投放大月,勢進一步推升貸款需求,市場估計實體經濟的需求不可能短期內劇變。人行昨公布今年1月金融數據,新增人民幣貸款按部門劃分,住戶貸款增加1.27萬億元、企業單位貸款增加2.55萬億元。同月廣義貨幣(M2)餘額221.3萬億元,按年增長9.4%,但比去年12月的10.1%增速有所回落。

事實上,貸款增速若過急,或預示經濟過熱。因此,人行在最新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及,內地居民槓桿率於2011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的升幅,已超過31個百分點,直指債務繼續擴張的空間已非常有限,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標普料亞太銀行續陷困

不過,隨着疫苗廣泛接種,全球經濟環境將逐步改善。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預計,亞太區銀行的經營狀況繼續面臨困難,但信貸損失或少於預期。其中,內地銀行於2020至2022年期間的信貸損失,料錄得約4,530億美元,其他亞太區的信貸損失則估計約1,280億美元。

標普預料,全球銀行去年和今年的信貸損失將約1.8萬億美元,較此前預測減少15%。直至明年底為止,整體信貸損失會較2019年增加逾一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