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美國總統特朗普卸任在即,中美關係仍無緩和迹象,導致投資者和企業慘成兩國之間的磨心。然而,在外企眼中,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似乎愈益不「吃香」。有調查顯示,四成在港美國企業對香港今年營商環境前景感到悲觀,直言中美關係乃今年最主要的在港營商風險。
香港美國商會於2020年12月11日至2021年1月4日進行一項調查顯示,61%受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香港商業環境不穩或惡化,同時有40%受訪者對未來12個月持同樣看法,「心聲」包括地緣政治不穩及疫情令到政策難以預測,減低開展新業務及把香港作為一個營業基地來建設的機會。
儘管亦有受訪者反映,西方政客和媒體對香港的批評「不準確且無幫助」,指本港和內地的資金持續流入,商業活動亦有所增加,問題是調查反映不少外商對於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商業中心的能力存疑。三分之一受訪者稱,本港的競爭力對比區內以至全球其他國際都市都減弱,主要發生在疫情及社會動盪夾擊的過去兩年,不滿之處包括吸收創新科技的能力、公務員辦事效率、政策諮詢過程、生活費用及樓價。
港府處理疫情的手法備亦受外商批評,事關有受訪者直言,政府勒令包括國際學校在內的學校停課不合理,導致本港學生比內地同齡學生學習進度落後一至兩年,恐加劇兩個地區之間的就業不平等。
調查又顯示,已有4%受訪者反映計劃將地區總部從香港遷出,其中新加坡成為熱門的替代方案,不確定是否遷出的有約兩成。亦有企業基於削減成本及對香港前景的擔憂縮減香港公司的規模。儘管如此,40%受訪者指在未來3年內會保持香港作為地區總部,理由是中國未來幾年仍然是最大的經濟驅動力,業務需在內地或附近。更有人直言,對全球、香港以外的亞太地區的營商前景仍非常樂觀,悲觀情緒僅針對香港。
即使特朗普對中國貨加徵關稅、要求美企把生產線撤離中國,外媒引述數據報道,2019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為133億美元,較2016年的129億美元略有上升。對此,有經濟學教授評論道,中國的經濟規模太大、太重要,「不能像個紙娃娃一樣說剪掉就剪掉。」。
而一份去年9月進行、針對200多家於上海及周邊地區的美資製造商的調查亦指,逾四分之三的受訪者稱無意將生產遷出中國,因內地消費市場成長快速,加上製造業生產力強勁,不論華府把關稅提高多少,勸說美企不要在中國投資都很困難。
事實上,旗下品牌包括Vans、The North Face、Timberland及Dickies的休閒服飾集團VF Corporation日前宣布的亞太區改組計劃,乃將品牌營運中心由香港遷往上海;區內產品供應中心則轉至新加坡。
市場憂慮美國候任總統拜登難以應付特朗普留下的「爛攤子」,該國前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表示,民主及共和兩黨皆對最近針對中國的政策表示支持,即使政府換屆,對華政策也不會有重大轉變。Hinrich Foundation亦指,兩國針鋒相對的局勢在升級,從公司治理角度來看,跨國企業和投資者恐遇上愈來愈多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