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內銀恐需發債4.7萬億「填氹」

內地銀行資本缺口正迅速擴大,為應對疫情帶來的不明朗因素,內地政府曾要求銀行讓利實體經濟,方式包括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及實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拖累內銀業績增長。市場關注明年還款寬限期結束後,將有一波不良貸款打擊內銀,屆時其恐面臨資金籌集的困難。

業界集資額遠輸去年

資金匱乏早有苗頭,外媒引述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數據指,今年首11個月內銀共籌集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遠低於去年全年的1.5萬億元。

內地國盛證券預計,明年26家中國上市銀行可能需要補充至少1.25萬億元資本。

事實上,由於中小銀行在二級市場融資能力較弱,今年以來已有不少透過專項債來補充資金。

現時整個內銀行業仍承受較大籌集資金的壓力,惠譽預計,到2024年底,為滿足巴塞爾協議設定的要求,工商銀行(01398)、建設銀行(00939)、農業銀行(01288)及中國銀行(03988)這4大國有銀行恐要發債共4.7萬億元去補足吸收虧損能力。

中國今年有2,000億元的地方政府特殊債券幫助區域性銀行注資,惟中國逾4,000家規模較小且未上市的銀行對資金需求更為迫切。

中國人民銀行指,近期包商銀行被接管、債券市場違約等事件表明市場資金存在違規使用和信用下沉問題,提高金融機構訊息披露標準及銀行投資透明度是防範風險的有效手段。

分析認為,此不利地區銀行發債集資,變相收窄集資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