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網巨頭紛打造自家支付平台

阿里巴巴(09988)與騰訊控股(00700)於流動支付戰場的龍爭虎鬥乍看平息,可是美團(03690)、京東集團(09618)、拼多多、字節跳動、甚至據傳將來港上市的短片社交平台快手,均積極打造自己的支付平台。市場注視內地增強針對互聯網金融及反壟斷監管,一眾科企於流動支付及網上金融領域會掀起甚麼大鬥法。

內媒報道,支付牌照儼然已經成為互聯網巨頭的「標配」,拼多多、字節跳動、旅遊預訂平台攜程、快手,今年分別透過收購付費通、合眾支付、上海國企東方匯融、易聯支付,獲得支付牌照,而京東、美團及滴滴則更早,其中京東早前有傳擬以16億元人民幣收購「快錢」添一張支付牌照。字節跳動本身是騰訊的勁敵,可是京東、美團、拼多多和快手皆獲騰訊入股投資。

可藉交易數據拓金融業務

可以想像一眾網企獲得支付牌照後,可以搭建自家支付通道,撇開阿里的支付寶或騰訊的微信支付,繼而不用向阿里或騰訊支付「通道費」。近期較矚目的動向,要數拼多多早在9月已獲確定為2021年春晚獨家紅包互動之合作夥伴,以及字節跳動關聯公司申請「DOUPAY」商標。而在「雙12」期間,京東錄得2萬筆數碼人民幣的支付訂單。

究竟支付服務對阿里和騰訊以外的網企有甚麼吸引力?內媒相信是因為他們可以憑藉支付服務取得的大量交易數據去發展金融業務,事關流量變現的方法以金融有較大利潤空間。

即使騰訊和阿里經歷過多年圍繞支付的大戰才打下現有江山,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本質更多是人們網購、搭的士、叫外賣時的支付渠道,即交易實際並不涉及兩家巨頭。

分析指,如果其他網企愈益強硬地推出自家的支付服務,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份額恐被劃走一截。另一方面,數碼人民幣正在商店和食肆這些實體店推廣,商家不被徵收手續費,也不能拒收,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產品而言都是利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