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環球債務首9個月增117萬億

面對世紀疫症,各地政府大灑金錢提振經濟,企業亦紛紛舉債以渡過難關,形成「債務海嘯」。國際金融協會(IIF)數字顯示,今年首9個月,全球企業及政府債務增加近15萬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料今年底將升至277萬億美元,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達365%新高,遠高於2019年底的320%。

IIF預測,若按過去15年的借貸速度增長,全球債務於2030年底將升至逾360萬億美元。該協會警告,全球債台高築下,未來勢難在不嚴重影響經濟活動的情況下削減借貸。該協會亦指,債務負擔增加在新興市場尤其嚴重,今年來債務佔GDP比率已跳升26個百分點至250%。

儘管面對龐大預算赤字,但對發達國而言,目前無必要急於緊縮開支,因長期利率正處於紀錄低位,意味發達國可以低成本借入資金,年期數以十年計。

多國違約 恐陸續有來

透過舉債應對當前危機亦是合理,因若非這樣,或出現大規模企業破產潮及失業率急升。若缺乏有效支持經濟措施,工人可能不願留家,使疫情難以受控及造成更大經濟傷害。

反觀,許多窮國依賴較高息和年期較短的債務。這些國家債台高築有一定風險,疫情期間阿根廷、黎巴嫩、厄瓜多爾和贊比亞等均出現違約,或需債務重組。隨着抗疫開支增加,預料將出現更多違約事件。20國集團(G20)已推出計劃,容許46個最貧窮國家今年延期償債50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亦擬向貧窮國家額外發放資金。

惟摩根大通新興市場研究主管Luis Oganes指,債務過多將導致殭屍銀行和企業出現,阻礙經濟增長。倘新興市場尋求債務貨幣化(Monetise),購入本身債務,將使通脹風險上升,但如果容許債務攀升過快,則可能出現通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