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去年受到中美貿易戰牽制後,今年再因新冠肺炎而重創,普遍預期明年將受惠中美關係改善,及疫苗有望遏止世紀疫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今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4.4%,降幅小於6月預期的4.9%,明年料回復增長5.2%。惟疫情反覆、刺激政策和疫苗應用等不明朗,意味經濟前景仍有變數,部分經濟體更面臨雙底衰退風險。
疫情爆發促使各地政府實施封鎖措施,導致多國經濟在3至4月期間急劇收縮,當中美國第二季GDP按季以年率計勁縮31.4%,歷來最差;日本第二季經濟亦按季以年率計勁縮28.1%,是二戰後最差;澳洲更自1991年以來首陷衰退。
各地經濟及後雖緩和,加上年底疫苗相關好消息不絕,引發經濟復甦憧憬,但疫苗仍可能需要數月時間才能廣泛分發。同時,許多大型經濟體疫情再急彈,當局需要收緊限制措施,代價是經濟活動再次放慢。
此外,各地央行和政府加推刺激措施的壓力增加,但市場開始憂慮央行採取果斷行動的空間快耗盡,而且令金融環境更寬鬆亦未必能演化成經濟增長動力。包括IMF在內的機構和市場人士警告,資產價值與實質經濟脫軌,可能構成金融穩定風險。
財政政策因而被寄予厚望,但美國和歐洲決策者在制訂財政刺激措施方面卻爭論不休。在美國,候任總統拜登準備入主白宮之際,國會本周雖就財政刺激方案達協議,但爭議未止;特朗普政府交權前,財政部早前又削減了聯儲局支援信貸市場的能力,要求結束一些緊急貸款機制。
正值美國感染人數急升,摩根大通成為首家警告美國可能重陷衰退的大行,預期當地明年首季經濟萎縮1%。在此之前,該行預計美國第四季經濟增長2.8%。官方數據顯示,當地第三季經濟反彈33.4%。
在歐洲,雙底衰退的迹象日增,歐元區近月採購經理指數急跌;日本11月製造和服務業亦加速放慢,令當地經濟復甦蒙上陰影。
由於疫情受控及封鎖措施放鬆,中國是全球唯一有望於今年錄得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不過,雖然中國以貿易主導的復甦現正為全球經貿注入動力,但中國經濟復甦本身也容易受到全球經濟前景的影響。
在等待疫苗應用之際,受影響行業繼續裁員,企業亦紛紛警告新一輪封鎖會再次打擊盈利並中止近期的銷售反彈勢頭。
不過,摩通分析員看好隨着疫苗投入應用和美國最終推出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將有利美國明年第二和第三季經濟強勁增長。儘管如此,疫症遺留下來的破紀錄債務和失業率高企問題將繼續帶來隱憂。
在亞太區,儘管中國復甦步伐領先全球,但IMF警告區內中期經濟將持續低於疫前水平,於10月份預期亞洲今年經濟將縮2.2%,較6月預測擴大0.6個百分點,主要因為印度、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經濟表現更差,明年料回復增長6.9%。
通脹方面,部分經濟師預期明年春季美國通脹可能短暫升溫,原因是今年3至4月因爆疫導致物價基數較低,但對通脹長遠前景意見分歧。Markit經濟師Joel Prakken則認為,過去數年通脹低迷的原因是油價低企和美元強勢,壓抑入口價格,但隨着全球經濟復甦,油價將上升,美元亦將下跌,料到2025年,通脹將會持續高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