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年底通脹恐突飆

連升19個月的豬肉價格在10月首度轉跌,拖累中國通脹連續第3個月回落,更失守1%大關。全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僅升0.5%,創2009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惟有報告指,「拉尼娜」現象來襲下,中國今年冬天會相當寒冷,或致農作物失收及扯高通脹。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食品價格升勢進一步減弱,10月食品價格按年升2.2%,升幅按月則回落5.7個百分點。

豬肉轉跌2.8% 菜價高企

其中,已連升逾年半的豬肉價格由9月的升25.5%,轉為跌2.8%。雞蛋及雞肉價格各跌18.3%及13.2%,鮮菜價格則維持高企,按年升16.7%。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按年上升0.5%,升幅與上月相同。

對於內地通脹回落,券商野村指,是豬肉價格回落及其所佔權重較高的結果,並非反映內地有通縮風險。再者,豬肉價格自去年底起大幅攀升至今年春季,在此不利的基數效應下,CPI在未來數月或降至零。該行指,撇除豬肉因素,CPI在7月已經見底,並於8至10月保持在約0.7%水平。

值得留意是,內地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早前表示,預估今年冬季將出現「拉尼娜」現象,並持續到明年春季。「拉尼娜」現象是指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

就此,江海證券表示,以往內地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冬季,除了大部分地區低溫,還造成局部地區的降雨明顯失衡,例如東北地區的西北部和南部、華北地區中北部、江南西北部等地的降雨較以往降低20至50%,但吉林西南部和內蒙古中東部的降雨就高出五成至一倍。

該行評論,這些情況將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並增加居民取暖需求,或推升農產品和能源價格。另方面,也不利於工業生產、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項目的施工,以及居民消費需求的釋放,對經濟存在明顯拖累。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認為,「拉尼娜」現象將會令通脹有上行壓力,相信蔬菜價格會最受影響,較受瘟疫及飼料供應影響的肉類衝擊有限,惟因暫時未見有明顯證據顯示現象惡化,預計此現象最多反映在物價,未必傳導至消費力。另他認為,未來數月CPI或處於1%以下,取決於豬肉價格的下降幅度,及國際油價的變動。

PPI連挫9個月 遜預期

同時,反映產業鏈上游物價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10月按年跌2.1%,連跌9個月,且差過市場預期,主要受到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降幅較9月擴大4.2個百分點至30.4%所致。